广西防城港“国门文化大院”星罗密布
2018-08-01 11:13:50 已浏览次
北仑河沿岸“国门文化大院”星罗密布
——广西防城港扎实推动文化睦邻、和谐边境建设

炎炎夏日,南中国海热浪翻滚,北仑河畔歌舞升平
在北部湾北岸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越两国以北仑河为界,蜿蜒千里。边境线上,中方村落如一颗颗精美的珠子,其间,近年兴建起来的国门文化大院新颖醒目,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为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去年唱《坐上火车去北京》,前年唱《今世有缘》,今年还在琢磨当中。”余文香,中越边境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滩散村村民、文化志愿者。近几年,余文香年年参加村里和越南广宁省芒街市海山社的文化交流活动。2014年开始,经中越两国政府批准,滩散村和海山社签约缔结友好村,双方每年经常性开展文化交流。作为文艺爱好者,余文香是其中的活跃成员之一。 “唱什么歌要结合活动主题,要注重国家形象。”说到今年8月的跨国交流文化活动,余文香非常重视。由于经常受邀到越南表演,或者在越南友好村来访时演出,余文香成了中越两国边境村落的知名歌手,粉丝众多。通过余文香的歌声,很多中国的流行歌曲和歌星被越南边民熟记于心。
“其实,我是在国门文化大院自学成才的草根歌手,没想到一不小心成了文化大使。”歌唱让余文香的脸上常带微笑。受她的感染,丈夫郑大勇也越来越喜欢文艺并参加舞蹈和小品排练,经常骑摩托车带她到处参加演出,还鼓励她参加电视歌手大赛。余文香说,没有国门文化大院的广场、功能室和音响设备,就没有今天的自己,也没有滩散村浓郁的文化氛围。现在,依托国门文化大院,滩散村成立了几支文体队,有唱歌的、演采茶戏的、跳广场舞的,还有画画写书法的,文化生活红红火火。
余文香和滩散村只是一个缩影。2016年开始,防城港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出台了《防城港市边境地区文化睦邻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国门文化大院”建设标准及服务规范》,在原有边境文化村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国门文化大院。
按照方案,边境线0至20公里以内以行政村为单位,分一、二、三类不同标准建设国门文化大院。其中,一类标准在边境线0至3公里以内的15个行政村中实施,按照“一院十有”配套建设,即:一个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院子,有一栋文化综合楼、一个舞台、一间书屋、一个篮球场、一条宣传长廊、一套不少于10件的健身设施、一批数字化服务设备、一名文化专管员、一支国门文艺队、一支体育队;二类标准在边境线0至20公里以内的44个行政村中实施,参考一类标准建设,场地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三类标准在边境县(市、区)除0至20公里外的其他行政村中实施,参考一类标准建设,场地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米。其中,文化综合楼包括多功能活动室、排练室、电子阅览室、棋牌室和“乡愁记忆”展厅。同时,整合各部门面向农村的惠民科技文化教育工程,共建共享,形成集文教卫体和党建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防城港市文化委公共文化科科长韦希霖表示,边境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薄弱,但作为展示国门形象的重要阵地,承担着重要的中华文化传播和弘扬责任,建设国门文化大院确保了边民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韦希霖介绍,为了提高国门文化大院的效能,乡镇政府以人均定额的标准提供经费保障,防城港市财政则以每月300元补贴的方式聘请退休干部、教师、文艺工作者或当地居民为专兼职文化管理员。
截至2017年底,防城港全市已建设各类国门文化大院130个,覆盖全市边境地区,成为中越边境集道德教育、文体娱乐、知识普及功能于一体的边民文化娱乐活动基地。依托这些国门文化大院,2006年至2017年开展文化活动近500场次,惠及边境群众10万余人。
“让边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基本文化权利得到保障,也加快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进程。”防城港市文化委员会主任许大俭比喻说,国门文化大院就像边民的“精神粮仓”,源源不断地为边民提供精神食粮。
在防城港市,国门文化大院建设在推动文化睦邻、构建和谐边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防城港全市15个边境村已有8个与越南缔结文化友好村。与2014年相比,年度边境跨国治安案件下降35%,边贸和文化旅游收入则大幅增长,2017年出入境旅客数量增长42%,达到997万余人次。
“以国门文化大院为重点的文化睦邻工程,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防城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黄强余表示,文化建设滋润了边境发展,在社会、经济、政治和国防等各方面互相促进。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巫志南认为,防城港市国门文化大院推动构建边境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遗产传承,使边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同时促进了中越边民友好往来,更好地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为边境地区实现文化睦邻探索出一条新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