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七大冷知识,你知多少?
2018-07-30 14:47:07 来源:中国风 已浏览次
和田玉可以说是我们最熟知、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丰厚的玉,在中国人心里,和田玉的地位就等同于“国石”了。不过没想到,就算是这么热门的和田玉,也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冷知识!作为一个玉石爱好者,快看看这几条冷知识你知道几个呢?
1、和田玉曾被定为“中国国石”
关于“谁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中国国石”这样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定论。翡翠党、南红党、和田玉党....各种玉石爱好者争论不休。

现在告诉你,别争了!其实和田玉早在20年前就已经坐上过“国石”的位子了!1999年,国家地矿部和中国宝玉石协会联合启动了“国石”的评选活动,历时四年选出了结果,当选国石的就是和田玉。
2、和田玉有千年历史,命名却仅130年
要说和田玉的历史,我们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和田玉,是内蒙出土的玉珏,推测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看起来依然温润细腻,可见品质较好。

不过有趣的是,尽管历史悠久,“和田玉”这个名字却非常年轻,是清光绪九年的时候(公元1883年)命名的,才不过百年。
其实古代和田玉的名字不要太多,比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因和田玉产于昆仑山,就叫它“昆仑之玉”,后来还陆续改过“于和玉”、“塞山玉”、“禺氏玉”、“钟山玉”、“真玉”等各种。

甚至还曾有外国人给和田玉起名字!你知道“软玉”、“硬玉”是怎么来的吗?鸦片战争后,法国矿物学者以圆明园抢夺的赃物为标本,根据和田玉与翡翠硬度上的细微差异,无耻地给和田玉背上了“软玉”的黑锅。
3、和田玉历代已经开采了近万吨
想想7000年前和田玉就开始被开采利用了,历经千年,所开采的和田玉那得多少啊!根据史料记载,从夏、商、周开始算起,到清末结束,这期间开采的和田玉共计有9968吨,平均一年要开采2.5吨!

早期和田玉刚被发现,大部分暴露在外面,比较容易开采,所以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开采得还特别多,反而是后期,因为开始需要深度挖掘,不容易开采,产量才有所减少。
不过更惊人的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里又开采了近9459吨的和田玉,接近古代4000多年的开采总量,令人惊叹!也足以表明,和田玉在中国有多受欢迎。
4、和田玉的韧性竟然超过钢铁
自从外国人给和田玉背上了“软玉”的黑锅,和田玉至今都翻不了身。大家总觉得和田玉很软,事实上和田玉的硬度,也就比翡翠低一点点而已。

和田玉牺牲了一点硬度,却弥补了韧性不足的问题。因为和田玉结构致密,所以才有极佳的韧性,抗压强度达到了6541公斤/平方厘米,比钢铁还要好!而且非凡的韧性让和田玉能够更容易地实现各种复杂的雕刻。
5、和田玉呈油脂光泽,却根本不含油
说到和田玉的“油润感”,爱玉的朋友都不陌生,这是和田玉品质的重要评判标准,是指和田玉的表面呈现“油脂”一般的光泽。顶级的羊脂玉,更是如同一块上好的羊油。
不过和田玉是石头,油润感又从何而来?这其实是因为和田玉的特殊结构,让光折射反射后形成这种感观。有不良商家在劣质的玉石上抹油,来忽悠你这是“油脂感”,可不要被骗了!

| 左边闪亮的是京白玉,右边才是和田玉
6、和田玉的知名度竟归功于港台玉商
和田玉能如此繁荣,知名度这么高,甚至登位“国石”,你却不知道,这一切竟然都要归功于港台地区的玉商。

80年代初期,和田玉就沉寂了。而当时,是港台玉商发现了和田玉的价值,他们开始疯狂收购和田玉籽,最后使和田玉再一次广为人知,风靡市场,成了最昂贵、最好的玉料。就连现在的和田白玉的抛光工艺,都是由台湾玉商提出的。
7、和田玉资源或将枯竭
对于玉石矿藏枯竭这种忧虑,可能很多爱玉的玩家都会有。经常听到说这里要绝矿了,那里要绝矿了,就有点心慌慌。
尤其像和田玉这种需求量很大的玉石,几千年来已经开采了近2万吨,让喜爱它的人不得不问,和田玉矿藏到底还有多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