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满族同胞迎新年 尽显“民族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满族剪纸非遗传承人项灵芝制作剪纸。 乌娅娜 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2月2日电 (乌娅娜)制作萨其马、书写满语春联、跳起太平鼓舞……2日晚间,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200余位满族同胞欢聚一堂,共同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

  

  据公开资料显示,满族春节古称“元旦”,满语称“阿涅业能业”,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源于汉族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流行于全国各地满族地区。满族春节的节前要做传统糕点萨其马,张贴对联、窗花和“福”字等。

  

  今年69岁的高金声,父亲家族是镶黄旗满族,母亲家族是镶红旗满族。高金声告诉记者,春节时,亲朋好友之间要相互拜年,互相聊聊这一年有什么收获,而且家家户户门上都要贴“福”字,寓意家里福气满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民众品尝满族传统美食萨其马。 乌娅娜 摄

  

  “我家大大小小的门上已经都贴上了‘福’字啦!”高金声笑着说。

  

  “满族在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200多年,离不开其他民族的帮助。全国有满族900万人,满族老一辈总说只有‘善’和‘德’并存才能统一天下。”高金声说道。

  

  满族剪纸非遗传承人项灵芝告诉记者:“我对于春节的记忆就是一个个大红的‘福’字,小时候看到妈妈剪福字就意味着春节快到了。从那时起她就爱上了用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创造出的艺术作品。

  

  五福贺春、金狗报喜、喜上眉梢……具有浓郁春节气氛的剪纸作品随着项灵芝手上的剪刀活灵活现地呈现了出来。

  

  用满语写春联的舒效昌告诉记者,满文与蒙文的区别在于满文字节中的“圈”。他说:“这是与蒙文相似的爽直中,蕴含了满族融百家所长的精神。”

  

  而这样的意义同时也体现在了满族人爱吃的美食上,萨其马就是用许多圆形的面条组合成一个方形轮廓的美食,是满族群众最爱的甜食。

  

  制作美食的朱琳说:“鸡蛋、面粉、葡萄干、芝麻、蜂蜜的组合不仅是营养均衡的要求,更是满族人对甜蜜生活的向往。”

  

  内蒙古是我国满族聚居地之一,呼和浩特满族文化促进会秘书长于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内蒙古有满族同胞40万人,首府呼和浩特有2.6万,而新城区又是满族聚居区。在过去300多年的历史中,各个民族在这里融合相处。为了挖掘、传承和保护满族文化,2013年,呼和浩特成立了满族文化促进会,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让生活在这里的满族同胞感受节日气氛的同时弘扬满族的年俗文化。”(完)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