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略:虚像靠近思想,想象留住时光

    在今天这个时代,数字技术的狂飙突进早已经颠覆了我们以往对于艺术的认知经验。然而,无处不在的数码化的虚拟现实对于艺术的本真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虚拟现实所带来的变化?进而言之,面对这种变化,我们如何面对以往的艺术定义呢? 孙略近期创作的这些数字静帧图像,可以帮助我们的思考。

  孙略的这些作品只是一些经由数字编码渲染出来的“虚像”。它们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与任何具体的事物无关,或者说,作者并不打算把“实在之物”原原本本作为参照。正是因为这样,孙略认为,他的作品只能用静帧渲染的时长来命名。于是,这些形象在逃离时间之后,又在一个准确到秒的时刻诞生。它们成了一幅幅静帧,成了为一些无所依凭的、漂浮的形象,因而,它们本质上拒绝阐述。但是它们并不拒绝被看和联想,因为正是后者将使观者从所有意想不到的角度赋予其意义。

孙略作品展开幕式

  然而,我们为什么还是想“理解”这些拒绝阐述的图像呢?在我看来,是因为这些图像“亲切的”呈现出了一种新兴的“媒介感”。这种“媒介感”是数字时代的产物,它的精致与细腻消弭了一切手工痕迹。笔触、形式、色彩,一切用于讨论绘画风格的术语,在这里都显得陈旧过时。数字虚拟的“媒介感”成了一种新的视觉意象,而它所面对的恰恰是观者对“新奇”的凝视与期待。然而,这种新的“媒介感”又分明“依恋”着过往的艺术:它依赖一定的视觉结构;它信赖灰白的调子;它拥抱造型;它呈现幻觉与微光;它有尺寸;它被作为图像输出;它也需要被关注……

 

责任编辑:小旭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