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之源"上海广富林文化遗址一期试运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漂浮”在水面上的的广富林博物馆。 张亨伟 摄

  

  中新网上海6月26日电 (记者 张亨伟)26日,历经十年打磨,能“揽尽上海数千年历史”的广富林文化遗址终于揭开神秘面纱,项目一期正式投入试运营,对外开放了广富林文化展示馆、陈子龙纪念馆、朵云书院等十余个展馆。

  

  广富林位于上海松江新城北部,距离市区西南30公里处,占地850亩,保存有新石器时代至东周时期的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博物馆内真实再现了发掘现场。 张亨伟 摄

  

  1958年,村民开挖河道时发现了众多陶罐玉器,经权威专家认定,这里是古代的一个生活遗址,从此广富林遗址首次被发现,后历经五十年四次考古发掘,出土众多史珍贵文物。

  

  上世纪60年代初,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和北京大学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该处进行了考古勘察,当时的考古队在广富林小范围发掘了两座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及其他遗址遗物。研究发现,这是上海最早发现良渚文化墓葬的两处遗址之一,这意味着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城市、移民城市代表的上海,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人类居住生活。

  

  2006年,在环太湖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上,“广富林文化”被正式确认的命名。2008年到2015年,经过六万多平方米的发掘研究,广富林文化在上海和全国早期文明研究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专业地位进一步强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博物馆内真实再现了发掘现场。 张亨伟 摄

  

  目前专家认为,广富林遗址的先民是从数百公里之外的北方翻越崇山峻岭迁徙而来,他们也许是上海这座“移民城市”里最早的一批“移民”,因此在生活习惯上带有了明显的北方痕迹。而葬俗的不固定,反应了移民初至上海,尚未形成风俗和传统,社群结构相对松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情景再现千年前上海农耕文化。 张亨伟 摄

  

  据悉,广富林文化遗址总占地约850亩,一期试运行开放十余个展馆,包括广富林文化展示馆、陈子龙纪念馆、富林塔(仅外部观赏)、富林印记、木艺传承展示馆、古陶艺术馆、知也禅寺、三元宫、城隍庙、关帝庙、朵云书院、墨宁国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富林文化遗项目一期正式投入试运营。 张亨伟 摄

  

  此外,人们还可以一路游览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骨针广场、春秋秦汉风貌台、官塘桥、富林照壁、集贤坊、海浦街区、陶土合掌村等场景。这些各具特色的展馆和场景,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上海这座城市多元、包容、大气、谦和的城市基因。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