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南泥湾政策”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朱德不但重视军事,而且也一贯重视经济建设。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关心国计民生,关心部队在不妨碍作战、训练的原则下进行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除参加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外,还在经济建设事业中提出过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创新性想法。比如,延安时期著名的“南泥湾政策”,就与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940年,朱德从华北抗日前线回到延安。那时,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不但停发第十八集团军的薪饷、弹药和补给,还封锁通商渠道,使陕甘宁边区的土特产品销售不出去,所需的物资购运不进来。针对这一情况,党中央实行了自己动手、生产自给的方针。在开展大生产运动中,朱德及时地提出了“南泥湾政策”。经党中央同意后,他亲自组织力量贯彻执行。当时,南泥湾一片荒凉,野兽出没,人烟稀少。朱德带几个人员翻山越岭,日踏荒川,夜宿破窑,实地勘探研究,于1941年3月正式下令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其后,朱德又多次到南泥湾视察,向指战员讲述“屯田政策”的意义,勉励大家用自己的双手,做到生产自给,丰衣足食。经全体指战员的共同努力,南泥湾这块荒芜的土地变成了“陕北的江南”。

  “南泥湾政策”的成功实施,大大地推动了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1942年12月,《解放日报》发表题为《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的社论指出:“‘南泥湾政策’成了屯田政策的嘉名,而这个嘉名永远与总司令的名字联在一起。”这是对朱德在经济建设中首创精神的一种公正评价。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