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点拨解难题:1974年亚运会上让伊朗朋友一分

  1973年11月16日,在亚运会联合会大会上,中国台北被逐出“会员国”,而在伊朗等国的努力下,中国恢复了在亚运会联合会的合法席位。

  消息传到北京,作为当时国务院主管体育工作的副总理,邓小平非常高兴。他希望用体育“这只强有力的巨手”,甩掉戴在中国人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展示新中国体育等方面的成就。

  他对中国运动员参加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的工作十分重视,把在中美乒乓外交中表现优异的老红军赵正洪少将提名做中国代表团总体负责人,由其协调组成一个269人的代表团。

  出国参加比赛,肯定会与外国代表团有接触。如何处理彼此的关系?代表团担心不能把握好有关原则,会犯政治上和外交上的错误。出发前,赵正洪团长专门到中南海请示邓小平。

  在“文革”期间,中国是反对“锦标主义”的,所以体育界一直流行“八字方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们参赛是不是还要坚持这一方针呢?邓小平说:“要比赛,也要友谊。希望中国体育代表团既能获得好成绩,也能进一步和友好国家巩固好友谊,努力完成好双重的任务。”

  他要求大家既要尊重对方,又要把握原则,可以灵活执行。“对别的国家还好处理,我们只要有实力,就积极赢他。但是,伊朗为中国参加第七届亚运会,以及争取参加单项比赛项目帮助很大,如果两队决赛碰到一起怎么办?赢他还是让他?”赵正洪团长觉得这个问题最难处理。

  邓小平吸了几口烟,思索一阵子,说:“口袋里余下两块金币,应该可以拿一块,还人情债啊。如果在某个比赛项目中,他的水平不高,我们让他,岂不是说明我们的水平更差吗?如果彼此在比赛中水平不相上下,比得很精彩,我们让他,也不掉价。当然,这是一个特例,关键时候,让他一次就可以,不是见到他就让,不要讲了人情,违背了体育的精神。”

  后来,在水球决赛中,中国队和伊朗队争夺这枚宝贵的金牌。伊朗全国上下对水球这枚金牌特别重视。中国队虽然与伊朗队打得难分难解,但关键时刻,仍然让了伊朗朋友一分,最后以8∶9的比分,惜败给伊朗。

  这一结果,使得伊朗许多观众欣喜若狂。在场的伊朗几名体育官员穿着西装直接跳到泳池里,和水球运动员们一起庆祝胜利,并向中国运动员致谢。(摘编自《人力资源开发》2015年第12期 徐忠友/文)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