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正在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1月11日,全国文物局长会在浙江杭州良渚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实地考察了良渚遗址的保护管理和遗产展示工作,对良渚大遗址保护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良渚遗址管委会副主任陈寿田告诉记者:“良渚目前正在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已完成概念性总体规划的设计,并启动了第一期工程的建设。”

  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北郊余杭区境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面积42平方公里,保护规划区111平方公里。遗存类型丰富,遗址格局完整,揭示了中华文明国家起源的基本特征,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提供了最完整、最重要的考古学物证。特别是与古埃及同时期建成的良渚古城(内城3平方公里,外廓城8平方公里,包含外围水利系统100平方公里),无论规模和内涵,在世界同类遗址中极为罕见,堪称“中华第一城”。曾四次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入选“2011—2012世界10项考古新发现”。

  良渚文化被誉为“中华文明之光”。遗址自1936年发现后便开展考古发掘和研究,因其分布范围广泛,总是持续不断的有所发现。世界权威考古学家、英国皇家勋爵、上议院议员、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科林·伦福儒教授认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表现出一种文化的交流和联合,是具有共同观念的文化联合体形成的标志,很大程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这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2017年9月1日,全国各地迎来开学季,约1400万初一学生拿到了新版《中国历史》教科书。翻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可以看到良渚文化的介绍,里面除了文字讲述的各类遗存、遗址,还选登了四张照片,分别是良渚出土的玉璧、玉钺、刻符罐和玉琮。学生们通过课本就能了解良渚文化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知晓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将继续加强工作,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遗产,让遗产地民众共享遗产保护利用的成果,使文物活起来。”陈寿田告诉记者,预计良渚遗址公园第一期工程将于2019年9月基本建成,100多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目前接下来主要是深化设计,细化项目落地。

  据悉,遗址公园将以生态修复为主,修复后将会还原一片绿洲,其中会有莫角山宫殿区、反山王陵墓地的展示呈现,同时尽最大可能恢复当时古城的河道、湿地、林相等自然风貌。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