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神秘东巴故事,纳西创世纪文化体验中心VR科技还原历史传承文化

  穿越神秘东巴故事,纳西创世纪文化体验中心VR科技还原历史传承文化
  
  纳西族现有人口已超过32万人,以农业为主,有着自己的语言。纳西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1000多年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纳西族人民创造了富有本民特点的东巴文化,并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东巴文化包括东巴文、语言、经书、东巴教、雕塑、绘画、纳西古乐、祭祀礼仪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内容。
  
  东巴文,至今还活着的象形文字。
  
  东巴文被称为世界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其形象写意的文风与现代追求直观无障碍识别的需求吻合,它的很多字不需要专门学习就能理解,是一种超文字、超民族的信息符号,在诸多运用中可以起到亲和作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东巴文学,集中表现为东巴经。
  
  目前,纳西族拥有博大丰厚的本土传统文学,集中表现为东巴经。
  
  东巴经不仅是纳西先民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集纳西族古典文学大成的宝库。纳西族的古老神话、史诗、传说、故事谣谚,都被东巴们用象形文字记录在东巴经中。除此之外,还有明代土司阶层的“木氏六公”有大量的诗文传世,有《云南丛书集部》及《古今图书集成》等书中。木增所着的《云薖淡墨》六卷收入清代所编的《四库全书》中。东巴文学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东巴教融汇贯通,形式多样,是东巴文化中最具神秘色彩。
  
  东巴教融汇多种宗教,有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自然崇拜三种崇拜对象而宗教活动形式多样,有祭天、丧葬仪式、驱鬼、禳灾、卜封等。其中《祭天》、《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仪式,极具神秘色彩。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人们一千多年来纳西人创造的东巴文化的汇总和浓缩,融汇的多元文化,丰富博大。东巴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了解东巴文化,在体验中保护、传承、创新。
  
  东巴文化不仅是世界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是纳西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活化石”,有重要的历史、哲学、宗教价值和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纳西创世纪文化体验中心是丽江文化的创意代表,以“文化+科技”为主导推出的文化旅游深度体验新产品。它将丽江文化元素最大程度地运用到体验馆内,让游客在深切体验中传承民族文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穿越神秘东巴故事,纳西创世纪文化体验中心VR科技还原历史传承文化,东巴文化,从历史中走来,在现代高科技中传承。
  
  纳西文化体验中心引入现代高科技,用高科技带来的模拟体验感,有利于游客在体验中传承和弘扬东巴文化。如纳西文化体验中心VR专区,引入最先进的5D手法,通过各种专业设备模拟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营造最真实的5D体验;通过神与神斗、人与神斗、人与自然斗场景片段,带你穿越到上古时代,亲身体验《开天辟地》、《鹏署争斗》、《纳西今生》等瑰丽神奇的纳西故事。开启一个神奇、惊艳的纳西奇幻之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来企业宣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注意可能的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娜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