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非遗”进校园 少年争做“小传承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月12日,由固安县文广新局主办、固安县教育局协办,固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再次走进固安县六所小学,举行第二届非遗“小小传承人”进校园活动,通过展览、体验、教学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固安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日下午4时许,记者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制作技艺传承人张万富来到固安县第三小学。技艺精湛的花瓶、花篮,以及各种憨态可掬的动物造型柳编制品,吸引了众多学生驻足参观、称赞。

 

  张万富一边介绍柳编制作技艺的注意事项,一边手把手教学生们怎样编制。自幼学习柳编的他,继承了前辈精湛技艺,并创新发扬了柳编的传统技法。孩子们认真地研究着手中的柳编,脸上写满了专注和投入。随着孩子们手中柳编的初现成型,柳编这门古老的技艺也在年轻的一代中扎根。张万富告诉记者,柳编目前的传承令人堪忧,他希望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兴趣的种子,更加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培养出几个小传承人。”张万富说。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学生们热情高涨,饶有兴致地向传承人交流学艺,经过几轮学习,有的学生了解了柳编的基本原理、有的学生已能做出简单雏形,孩子们从直观的作品和技艺中初步了解了非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

 

  固安第三小学四年级六班的学生时舒雯说:“我已经上了四堂课了,柳编很有意思,原来我们固安的文化有这么高深。”

 

  固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任高晶娜介绍,此次活动以学校做为试点,建立“小小传承人”活动体系,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并形成教育常态,使学生与非遗项目亲密接触,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扩宽校园文化建设阵地。

 

  “以固安县优秀非遗项目为主,用3——5年的时间,在学校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建设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高晶娜说。

 

  据了解,第二届非遗“小小传承人”进校园活动教授课程有雕漆、八卦掌、焦氏脸谱、京绣、高派面塑、王秀陶艺、齐派篆刻、金子内画、柳编。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由来、文化特点、当今现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