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暑期赴宣城市水东古镇调研民俗
2018-07-21 14:10:06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已浏览次
苗深荷半塘,垂藤引夏凉,竹荫蝉声噪,青石映晚霞。7月17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宣城水东探访皮影团队到达宣城市水东古镇,开始了为期十天的民俗文化调研之旅。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李太白笔下的宣城令人辗转反侧,而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水东更是芳名远播——皮影、河灯、杨泗庙、枣木梳……真可谓“五水槽门条石路,小楼天井马头墙。木梳竹器呈奇色,枣味芬芳暗送香”,安徽师大学子眼中的徽韵物语就从今天开始。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穿过绿树浓荫和小池荷花,在铺满了青石板的古镇巷口,队员们偶遇了一名天真孩童。

“幽幽古巷韵匠心,皮影声声绘诗情”,驻足馆前,镂雕的木窗内,传出时断时续的戏词唱腔,悠悠的曲调仿佛将队员们带入了另一个时空中。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时候,途经宣城,驾临水东,他走下台阶,口中数了十八下,便来到井边,品井中山泉清冽甘甜,龙心大悦赞到“此水真比得上杭州西湖里的玉泉水”,并赐名“十八踏御井”。

"象牙白齿双梳子,驼骨红纹小棹篦。"寻一份相思,在排排梳齿间镂尽岁月,雕一朵牡丹,在丝丝木纹间渗进诗意,带着一份憧憬,怀着一份敬意,安徽师大传统文化调研的队员们去拜访了枣木梳制作匠人熊师傅,向师傅了解枣木梳的制作工艺,聆听枣木梳的前世今生。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月色下的捣衣砧讲述着思妇剪不断的惆怅,而此时阳光下的它们也正在把这条老巷的故事娓娓道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队员们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牌坊下合影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携伴归巢的鸟儿似乎也在催促着队员们早些返回,为明天的出行做好准备。

“造就七岁神童子,威镇九江平浪宫”,杨泗将军的故事众说纷纭,或斩杀孽龙,或领导起义,无不神通广大、精彩纷呈。今日恰逢当地“六月六”纪念杨泗将军河灯节,队员们前往杨泗庙向当地老人了解杨泗将军的英雄事迹。(李娅楠 丁宁 朱曼婕 韩玲)
责任编辑:小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