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创造了“飞白书”
唐 武则天飞白书《升仙太子碑》碑额
■王世国(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
东汉灵帝刘宏是一个好学之人, 十分爱好文学和书法。他引召太学生中能够写作文、赋的人待制京城洛阳的鸿都门下,以后又将许多善于书写尺牍(信札)和工书鸟篆的人都加以引召,总共召了几十人。
光和元年即公元178年,汉灵帝设立了鸿都门学,这是一所专门学习、研究辞、赋、书、画的高等专科学校。它因校址在鸿都门下而得名,学生均由州、郡、三公推举选送,并进行考试,人数多至千人,学成后很多人被授予官职,有些人甚至出任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还有的封侯赐爵。
汉灵帝熹平年间,议郎(朝廷的顾问)蔡邕奉灵帝诏命作《圣皇篇》。文章写好以后,有一天,他将文章拿去给鸿都门的学生学习。当时鸿都门正在装修,他看见有个匠人正在用笤帚蘸着石灰水刷墙,在笤帚刷过的墙面上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拖丝,看起来很有飞动之势。蔡邕是善写篆隶的大书法家,一向重视研究笔势。当他看了工匠刷墙的痕迹后大受启发,突然有了灵感,心生欢喜。他回去后尝试将笤帚刷墙的飞白效果运用到书写之中,经过反复琢磨和练习,终于创造出了一种新书体——飞白书。
八公山人语
蔡邕受到民间工匠的启发而创造的“飞白书”,它是指在书写时,毛笔笔头没有完全出墨,出现枯笔,使得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正是这种“飞白”赋予了字以飞动之势。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中解释“飞白”之名为“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为之‘飞’”。“飞白”既是书法中的一种技法,又是一种特别的书体。
当时汉代宫阙的题字,往往是字大径丈。写这样的榜书大字,毛笔不能含墨多,否则墨汁淋漓,写出来的字便显得乌糟邋遢。由于书写时毛笔需含墨较少,下笔较轻,所以书法家曾广泛采用蔡邕创造的飞白书。后来,一些人进一步发挥,还在笔画中加上类似鸟头燕尾或者鸟头凤尾的图形。
魏晋以后直至唐宋,许多朝代的皇帝如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等等都爱写这种飞白书,并且把当作消遣娱乐的绝佳方式之一。也正因为如此,这种飞白书逐渐变成一种写字游戏,最终被书法家们所厌弃。所以,宋代以后除了民间艺人之外,便很少有人再写飞白书了。
不过,后世书法家受到蔡邕飞白书的启示,在书法创作特别是在大字书法中广泛使用飞白笔法。他们在书写中常常是苍润兼施,甚至纯用枯笔作书,以增强笔画、结字和章法的美感和动势,使整幅作品显得气韵生动。所以,蔡邕功莫大焉!可以说,他是书法史上第一个用审美眼光看待原本只是实用书写的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