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画中的“万户春声”
2018-07-21 10:05:05 已浏览次
澎湃新闻记者 陆斯嘉综合报道
传统节庆起源于农业社会,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间,为了调节生活节奏,反映岁时季节的变化,遂订定各种节日,并随着时间递嬗,逐渐形成丰富的节令习俗。从各地的新年庆祝,一直到围炉守岁,不外乎谢神与祭祖仪式,表达对天地万物的感谢、慎终追远以及对未来的祈愿。其间,不仅蕴藏着伦理观念,也包涵了深刻的人文情怀。
正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灯辉绮节─花灯节庆图特展》,通过三个精心策划的单元“年节年俗”“花灯迎春”“岁朝报喜”,让观众宛若穿越时空,亲临其境般赏览古代浓厚的年节欢庆兴味,体验灯市之辉煌盛景。
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从腊月冬至祭天、腊八节敬佛,到祭灶送神、迎神的仪式;除夕驱疫、祭祖、分岁、守岁;元旦爆竹迎新、拜年贺岁,直到元宵观灯,才算完成整套年节仪式。这一系列的年俗活动,除了表达对天地神祇及万物的感谢与敬畏,也包含慎终追远与饮水思源的文化传承。藉由古代画家的巧手,新春佳节也以多种角度,呈现各种礼俗与欢庆气氛。
在“年节年俗”单元,共展出明代吴彬《岁华纪胜图册-大傩》、清代董邦达《绘御笔范成大分岁词》、清代刘权之《万户春声》等9幅明清时期作品。

明 吴彬 岁华纪胜图 册 大傩
吴彬,万历(1573-1620)间人。所绘人物,形状奇特,自成一家。“大傩”是除夕打鬼驱疫求吉的仪式,以戴假面装判官、土地之类,驱祟出城外;另有铜鼓驱疫习俗,如桥上一列送祟队伍,其中两人手舞足蹈,装扮成“傩”的奇特面貌,四人抬着“神祇”,桥头两人抬鼓,一人打鼓,一人敲锣引导,描写傩仪时闹烘烘的景象。画中人物外形肖似陶偶,通体结构虽不尽眞实,但细看却处处充满变化。

清 刘权之 万户春声
刘权之(1739-1818),乾隆二十五年(1760)翰林,官至大学士,善书、画。《万户春声》选自《亿春书瑞》册第一开,画过年即景,城垣连绵,房舍林立,远山掩映,烟云无际。河岸边,孩童燃鞭炮戏耍。邻里友人,互道恭喜贺年,大有“千家万户腊月闹,阡陌道路互道吉”的春节热闹景象。通幅设色淡雅,线条简练,点染随意。
正月一日是为岁朝,此时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展览“岁朝报喜”单元中,8幅自宋代至民国时期的作品,展示了以岁朝命题的吉祥画,描绘茶花、腊梅、水仙、南天竺和灵芝等新春应景花卉,展现春暖花开、岁首迎新的洋洋喜气;同时,还有描绘以亲朋故旧走春拜年,孩童嬉戏于庭,庆贺新年的新春情景。历代画家作岁朝图,蕴含有元旦开笔,预祝全年皆万事吉利之意。

传 宋 赵昌 岁朝图 轴
本幅画梅花、山茶、水仙和长春花等新春花卉,色彩明丽,以朱砂、白粉、胭脂、石绿画成,再用石青填底,显得富丽堂皇。构图压缩景深,采取层层往上堆栈的方式,坡石和繁密交错的花木布满整个画面,将自然生态转化成图案式的趣味,灿烂缤纷,富装饰性,与“岁朝图”的吉祥命意相齐。
这幅画据传为宋代赵昌(10-11世纪间)所绘。赵昌善画花卉,每于清晨朝露下,对景描摹,故自号写生。本幅虽有“臣昌”二字款,但以笔墨画风论,应是宋以后画家的托名之作。

传 宋 缂丝 新韶婴戏(局部)
缂丝是以简单的平纹木机,采通经断纬织造,将纹样描绘在经面上,依画稿所需调配各式色线,分别装进梭子中,依图案设计来回穿梭于图形的经线之间,周围留下锯齿状的空隙,又称为“刻丝”。这幅为红地设色织,牡丹文石满布画面,花形繁复硕大。孩童十人,于新春过年时节,戏耍于花间,有着官服,有穿仆役、马夫服饰,扮演官员出巡、差役鸣锣开道的戏码,阵仗威风,既富趣味,又具吉祥意涵。

清 金廷标 戏婴图 轴
《秋庭戏婴图轴》是北宋宫廷画家苏汉臣的代表作之一,画作描绘了二个儿童在庭院中围着小圆凳,聚精会神玩推枣磨游戏的情景,画面自然真实有趣,用笔工细,设色鲜艳,构图新颖,是一件难得的儿童题材画佳作,同时也是研究儿童服饰、玩具、宋代家具的重要史料。这幅作品不久前还曾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中亮相。
在一年庆典中,以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最具欢喜意象。“元宵”又名上元节、元夕节或灯节,可溯源至汉武帝对“太一神”的崇拜,以盛大的灯火进行祭祀。唐代已由祭神灯火演变成可供游赏的花灯,夜舞百戏,喧嚣熙攘,盛况空前。宋代元宵节前后会置设“灯市”,悬售各式奇巧灯彩,明代以后更为风行。现代的元宵节盛会,除延续观灯、猜谜、掷炮城及品尝元宵美食等活动,复结合时尚、科技与传统等丰富元素,绽放绮丽缤纷的视觉效果,为灯节妆点出无比欢乐的气氛。
观灯、提灯自然是画家喜好的主题。画家们记录古时元宵灯节的盛况,传达出灯月交辉,迎春纳福的景象。

清 画院画 十二月月令图 一月
《十二月月令图 一月》描绘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赏花观灯活动。亭台楼阁处处张灯结彩,户外施放烟火,人物集聚品评各色灯具,观赏满园盛开梅花。门廊屋顶多采用厚重卷棚顶,圆弧顶宅门与弯蜒游廊,将院落划分出几个独立空间,沿着斜角线纵向延伸,顶端即重檐卷棚观景楼阁。后方庭院空地高架盒子彩灯,妇孺老少群聚观赏各种技艺表演,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清 升平乐事图 册
《升平乐事图册》共计十二开,描绘宫廷仕女、孩童,于庭院中嬉戏闹元宵,贺新年等欢乐情景。画中提灯有象、鹤、鹿、蝙蝠、鹰、兔,魁星等,样式多元,制作精美,清宫过年奢华景况,表露无遗。图册描写了各样的吉祥涵义图样,如第一开《白象花灯》,象驮插着如意、戟之花瓶,有太平有象、吉祥如意等寓意,是民间过年喜爱的题材。依精丽之画风看来,应为院画家所作。
责任编辑:小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