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创作:如何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群舞《心之所念》 记者 卢 旭 摄

  

  “中国的舞蹈创作为什么会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我觉得是有一种超稳定的结构在制约着大家,让大家不愿去另辟蹊径。”在7月17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第三场优秀舞蹈节目展的研讨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提出的观点,引发了专家的热烈讨论。

  

  “这种千篇一律的现象从舞蹈作品的名字就能体现出来,现在我们给舞蹈作品起名字不是特别讲究,动不动就在名字中间加个‘点’,比如这次展演就有作品叫《灵·境》《女书·吟》《创·空间》等。这种命名方式可能跟创作者的手法有关,他们是想通过一个作品表现不同的内容,但观众是不是理解呢?会不会觉得艰涩呢?”江东说,“我特别喜欢这次展演的一个作品——《南狮》,跟我们以往看到的不一样,其实它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舞蹈作品,但它可以冲一冲舞蹈创作中的超稳定结构和手法。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比如教育、展演等,鼓励一些新作品的呈现,激发舞蹈艺术工作者的创造力和创新热情。否则,有的舞蹈10年前是那样,10年后还是那样,没有突破,没有新的变化。”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吕艺生说:“现在我们在电视上一看到舞蹈节目就转台,为什么?千篇一律,都看腻了。所以我希望各种各样的人来参与舞蹈创作,创作出各种各样的舞蹈,这样才有意思。”

  

  “第三场中的两个节目——《脚户行》《心之所念》,都跟行走有关,但却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方法。”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说,“我们应该鼓励不同的作品、不同的创作追求,鼓励差异化和多样性。”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原院长蒙小燕说:“我们的舞蹈创作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可以选择一个创新的题材,用老的办法去诠释,也可以选择一个老的题材,用创新的方法去诠释,这都是我们编导要思考的。不管是什么形式的作品,只要立意深刻,能够真正表达艺术思想、表达对生命的感悟,能够被大家接受,我想都是好的作品。”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马文静认为,造成千篇一律的原因是创作者没有关注现实生活。很多作品都是动作先行,套一个含糊其辞的题目就上台演出,感情空洞,内容突兀,缺乏对生活、现实的观照以及精神层面的思考。“而且,现实题材作品创作不是把生活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而是要对生活有感悟、有思考,用艺术的眼光进行提炼,这样才能避免千人一面。”北京青年报资深记者伦兵认为,民族民间舞也好,古典舞也好,之所以会出现同质化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编导的想象力不够,“现在国际上有一种趋势,就是尝试将各种艺术元素融入舞蹈创作中。我觉得国内的舞蹈创作应该鼓励这样的跨界,更需要鼓励编导的想象力,如果编导没有想象力了,那我们的舞蹈可能永远会停留在某一个状态。”

  

  “编导要对自己严厉一些,多问自己为什么,才会创作出新的东西。”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级编导周莉亚指出,在创作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创作动机,“想清楚要什么,为什么选择”;其次要拓展想象空间,让叙事方式和舞蹈道具有更多意象性的表达。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田露说:“想象不能仅限于形式的新奇,更需要通过作品意象唤起观众的共鸣。不能只是编导自己明白,必须让观众也明白。如果观众没看明白,说明编导的表达还是模糊的。”

  

  “在第三场的作品中,我觉得最让我刮目相看的就是《心之所念》,完全颠覆,让人眼前一亮,居然有院校拿出这样一个作品来,我觉得挺大胆的。”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正如吕艺生说的,还是要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哪怕不成熟,我们都要鼓励。”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