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出土明代王府遗址:见证黄河灌城的苦难历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成排倒塌的屋脊依稀可见

  

  经过历时1年的考古发掘、专家论证,河南省开封市城隍庙街附近发掘的一处明代建筑群,日前被专家确认为明代周藩永宁王府遗址。

  

  一块匾额揭开明代王府

  

  永宁王府遗址位于开封市城隍庙街中段路西。该遗址所在区域,明清时期先后建有明代永宁王府、清代大道宫、清代按察司署,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改建为河南省第一监狱。2017年7月,为配合开封城市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处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青花瓷、紫砂茶壶、龙纹瓦当以及庙宇里的香炉、道观里的石碑等诸多文物在永宁王府遗址中重现天日。同时,出土的两具姿态离奇的人骨、有泥沙充斥的轿子、散落的玉制象棋又为原本疑云密布的遗址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万军卫是此次考古发掘现场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考古发掘起初,我们在永宁王府遗址中大殿的西南角,发现了一些明代青花瓷器的碎片,将碎片拼接之后呈现在眼前的图案竟是一幅完整的青花图样。”经专家鉴定,该图案是代表古代文人期待命运眷顾的“魁星点斗”。之后,考古队在大殿西侧山墙下清理出一件大型建筑构件,整体呈青绿色,图案造型似龙非龙,万军卫断定这是螭吻。螭吻常出现在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为祈求降雨和避火消防的吉祥饰物。

  

  “我们又相继发现了绿釉龙纹瓦当等重要遗存,这些只有那种规格比较高的建筑物才会用到。”万军卫告诉记者,之后陆续发掘出来的各种遗迹似乎都证明这座大殿就是王府建筑。最为重要的是,遗址中出土了一块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昭代贤宗”木匾额,落款为“永宁王府掌理府事肃湷立”。专家认为,这块具有确切纪年的木匾额,以及遗址内出土的大量琉璃建筑构件,为确立明代周藩永宁王府遗址提供了重要依据。

  

  永宁王府随之淹没

  

  记者从考古现场了解到:明代周藩永宁王府是沿中轴线对称分布的三进院落,南北长约122米、东西宽约42米。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由南向北分别为大门、照壁、仪门、银安殿、寝殿、后花园和北院门。花园内的假山、池塘等,无不显示着王府的昔日辉煌。“明代周藩永宁王府遗址保存较为完整,中轴线上的建筑群布局明晰,每栋主体建筑之间沿中轴线有踏道或甬道相连,前厅房与后厅房均有附属的东西厢房。”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三营说。

  

  据史书记载,洪武九年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将诸皇子分封于各地,第五子朱橚被分封为周王,洪武十四年就藩开封。永宁王为周藩郡王,永宁王一系共历八代,在开封生活延续了196年。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决开黄河堤灌城,整座城市被淤埋于地下,永宁王府随之淹没。“由于遭受了洪水灾难,因此能在遗址之上看到由洪水淤积而成的黏土层。”万军卫说。

  

  此次考古发掘除了常规的陶器、瓷器等以外,还在大门口的“上马石”附近发现了一副玉制象棋。更为重要的是,还发现了一件呈长方体状、形制规整、形似柜子且上部有四方形窗口的“大家伙”,“最初以为是窗户,后来彻底清理才发现是个轿子,轿子在开封的考古史上还从未出现过。”万军卫说,在遗址现场能看到洪水漫灌后墙壁成排倒塌的痕迹,轿子被大水漫卷,泥沙充斥其中并凝固完好。此外,还发现有形状弯曲的尸骨,再现了当时洪水迅猛,府内人们挣扎逃生的死难场景。

  

  让遗存“活下来”延续文脉

  

  据了解,截至目前,此次考古共完成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出土大量明代琉璃建筑构件,以及陶器、瓷器、木器、骨器、铜器、锡器等各类遗物1000余件(套),为研究明代文物特征提供了难得的标本材料。

  

  开封文保人士付保军认为,开封历史上与黄河的故事太多,历代黄河水患才形成全国著名的“城摞城”奇观。至今开封城下还埋藏多少历史,无法估量。

  

  在近日举办的明代周藩永宁王府遗址保护和开发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永宁王府遗址的发掘在国内影响深远,其一,该遗址为全国研究明代王府文化贡献了不可多得的文化实物;其二,该遗址为研究1642年黄河淹毁开封城的历史,提供了真实铁证。

  

  王三营说,该遗址规模宏大、规格等级高,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对研究中国明代郡王府规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此次发掘,抢救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标本;遗址内出土的建筑构件和具有确切年代的遗物为研究明代晚期的文物特征提供了难得的标本材料。

  

  永宁王府遗址的考古发掘也引发了开封有关部门关于文化遗址保护的新思考:如何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城市建设发展如何与文化遗址保护相得益彰,是将地下文物掏空放在博物馆里展示,还是原地进行遗址保护……7月1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人员已经将遗址回填,静等下一步具体的保护方案。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