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簧”长啥样?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诗经·小雅·鹿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石峁古城的外城东门
  
  榆林石峁遗址,是中国考古的一个传奇,经过连续两年的发掘,石峁遗址考古队在皇城台发现了数量巨大、品类丰富的各类遗物,包括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重要遗物。最令人惊喜的是,在数以万计的各类骨器中,考古专家还甄别出了一批重要乐器——口弦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骨制口弦琴
  
  目前已掌握的资料表明,石峁遗址骨制口弦琴均出土于皇城台东护墙北段上部的“弃置堆积”内。石峁遗址出土的骨制口弦琴制作规整,呈窄条状,中间有细薄弦片,一般长8—9厘米、宽超过1厘米,厚仅1—2毫米,初步统计不少于20件,与其一同发现的还有骨制管哨和陶制球哨。最新的测年数据显示,这些口弦琴制作于距今约4000年前。专家判断其为目前国内所见年代最早、数量最多的弦乐器,其结构完整、特征明确,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发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骨制管哨
  
  《诗经·君子阳阳》中:“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诗经·小雅·鹿鸣》中记载:“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这些先秦文献中的“簧”就是此次发现的口弦琴。它是中国古代颇具诗性的乐器之一。
  
  中国早期乐器最为重要的发现当属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距今8000至9000年的骨笛,为早期管乐器。而石峁遗址骨制口弦琴绝对年代距今约4000年,数量达20余件,系目前国内所见年代最早、数量最多的弦乐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陶制球哨
  
  口弦琴是一种最为原始的古乐器,素有人类音乐“活化石”的美誉。在石峁遗址的骨制口弦琴出土地附近,考古学家还发现了此次展出的骨哨和陶哨,根据文献的记载,专家推测这些口弦琴当初的演奏场合可能与某些重要的祭祀有关。结合目前我国羌族男女还在用口弦琴传情表意的实际情况,专家推测,石峁先民或许当年在祭祀之外也曾用口弦琴互诉衷肠。
  
  现代口弦琴是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流行于我国蒙古族、羌族、回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满族,以及云南部分少数民族中。国外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北欧拉普人、北海道阿依努人等也擅用此类乐器。可见,口弦琴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为世界上多个民族所使用,保持着人类早期弦乐器的原始特质,是一种世界性的乐器,承担着共同的功能——沟通人神天地。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