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农民收藏数百册家乡珍贵史籍
2018-07-17 11:01:48 来源:燕赵晚报 已浏览次

李占峰和他收藏的家乡史籍
仅有小学文化,家庭也不富裕,但凭着执著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20多年来收藏了河间的府志、县志、村志、党史、文史等历史文化书籍五六百册。他就是沧州河间市瀛州镇南关村农民李占峰,“我的这些收藏,也不图啥,就是想把河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下去。只有了解家乡,才会热爱家乡。”昨日,面对采访46岁的李占峰说。
身为河间人怎能不了解河间历史
李占峰的这一爱好源于一次乘车经历。1995年,他去白沟批发对联。车上,一位外地人问他,你对河间了解吗?李占峰回忆说:“当时,我只知道河间有个冯国璋。其他历史人物和事件知之甚少,更别说河间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那一刻,感觉很惭愧。”由此,他产生了了解河间悠久历史文化的强烈愿望。“这么多年,通过收藏这些书籍,和那时比起来,我现在多少知道一些了。”他指着书橱里大量藏书说。
“河间是《诗经》的发祥地;张衡、包拯都曾在河间做过官;河间的古城池原是一座土城,周长16里,城的东门叫‘阜春门’、西门叫‘瀛西门’、北门叫‘拱极门’、南门叫‘登瀛门’;河间的木牌坊石牌坊的故事;旧河间四大传说‘有塔没顶、有树没影、有庙没门、有井没口’……”说起河间这些历史文化、老事旧闻、传说轶事,李占峰如数家珍。
民国八年的《河间县志》是他的“镇斋之宝”
“这本书跟了我20多年了。”李占峰摩挲着厚厚的1992年版《河间县志》,眼神里充满了爱惜。“当年从白沟回来,我第一想法就是找一本《河间县志》,但我把河间所有书店书摊都转遍了也没找到。”后来,李占峰打听到《河间县志》的一位叫张守平的编纂人员,登门拜访几次后,得到此书。
他认真读、仔细看,从中了解了很多河间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我们河间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不读书怎么会知道?河间人,就要关心了解家乡。只有了解家乡,才会热爱家乡;只有热爱家乡,才能建设好家乡。”
再后来,他先后收藏到河间的党史资料、大事记、文史资料等书籍。目前,他收藏的图书中有一套民国八年的《河间县志》,他自豪地说那是他的“镇斋之宝”。他还把自家小院雅称为“瀛宝园”。
随着收藏书籍的增多,他的知名度也一天天高起来,他的几位好友也受他影响,一有空,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就凑在一起,交流收藏读书心得。
三瓶酒换来一本有关冯国璋的线装书
前不久,李占峰到一位朋友家做客,看到一本有关冯国璋的线装书籍。“我当时兜里没那么多钱,就用三瓶好酒,把书换了回来。”
“这是老版本,纸张都发黄了,有的纸已很薄,我生怕弄坏一个字儿。”他的收藏也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前段时间,儿子李猛从网上给他买来一本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河间医话》。妻子李文君说:“他不喝酒不抽烟,爱看书,挺好。”
每到星期三,是河间古玩市场开集的日子,李占峰都会准时出现在那里,把自己的那些“宝贝”展示出来,但不出售。“只是用来交流,达到以文会友的目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