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上的重阳节:松鹤延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登高望远” 朱砂墨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九·九”重阳节徽章“

  

  “九九”谐音“久久”,寓意老人长寿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唐代诗人王勃以一首《蜀中九日》抒发了重阳佳节浓郁的乡愁,而笔者手边的几件藏品,则展现出这一节日的更多寓意。

  

  清乾隆“登高望远”朱砂墨锭。重阳登高习俗来自桓景除魔的典故。相传东汉时,汝河有瘟魔时常残害百姓,青年桓景从神仙处习得降妖剑术后,在九月初九发给乡亲茱萸叶、菊花酒,嘱咐他们登上高山避难,自己引出瘟魔决斗,最终为民除害。其实,登高不仅是赏秋,更有惜时别离之意。时至秋末,登高望远,饱览草木凋零前的风景,感念天地之恩于心。此块徽墨背面款识“大清乾隆年紫墨轩精制”清晰可辨,正面图案有山峦一角,云蒸霞蔚,松林掩映,凉亭处三两友人或伏案抚琴,或翘首凝视,似有抒怀酬志、孜求彻悟之意,“登高望远”尤其凸显主题,是为文房精品。

  

  民国“九·九”重阳节徽章。九月初九之所以叫“重阳”,最早出自《易经》记载:“以阳爻为九”,九为最大阳数,两九相重为“重九”;九月初九是日月并阳,两阳相重为“重阳”。

  

  屈原《远游》中的“集重阳入帝宫兮”诗句,可佐证重阳节风俗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

  

  “九九”谐音“久久”,寓意老人长寿,故常在九月初九当日祭祖并推行敬老活动,演变至今又被称老人节。此枚民国铜质徽章正面镶嵌水晶玻璃,内嵌图案清晰可见松林之间仙鹤怡然自得,寓意“松鹤延年”。而“九·九”寓意“长久”,蕴含生命长青之意。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