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剧《千古情缘》讲述草原佳话“昭君出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大型原创民族歌舞剧《千古情缘》首演现场。 冯小云 摄
  
  中新网鄂尔多斯7月9日电 (乌娅娜)“王昭君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女子,在汉匈文化关系中起到特殊的作用,由于历史与地缘因素,她的名字又与鄂尔多斯文化连接在一起。”9日,大型原创民族歌舞剧《千古情缘》剧本统筹贾国荣介绍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千古情缘》演出现场。 冯小云 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千古情缘》中的歌舞表演。 冯小云 摄
  
  8日晚,歌颂昭君出塞,到达塞外后显现出博大人文情怀的民族歌舞剧《千古情缘》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大剧院首演,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派蒙恬大将军带领几十万军民用三年半的时间修筑了一条由陕西咸阳至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今乌审旗、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北至九原郡(包头市)的世界上最长、最宽、最直的秦直道,也称为千古一道。两千年来,千古一道记载着中原农耕文化和塞外游牧文化交融、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恢弘史实。同时也写下了美女“昭君出塞”、才女“文姬归汉”等令人神思遐想的佳话传奇。
  
  编剧王景志说:“剧中形象生动地讲述了昭君对呼韩邪单于、对雅陶莫皋(复珠果单于)、对大阏夫和对草原牧民们的敬重与真情。同时,在戏剧矛盾中,细腻地阐释昭君纯真无暇的母之爱、亲密无间的姐妹之爱、崇高的民族之爱以及她与呼韩邪单于的情爱和人性之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千古情缘》剧照。 冯小云 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千古情缘》演出现场,讲述昭君出塞的故事。 冯小云摄
  
  记者获悉,该剧创作历时近三年,王昭君与蔡文姬的《嫱湖·琰池·秦直道》故事已列入鄂尔多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剧还将陆续进行演出与观众见面。
责任编辑:小博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