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古窑:复活千年陶瓷工艺

  “我一直梦想着来到中国,感受东方古老文明,探寻陶瓷艺术之根。”踏进景德镇古窑景区,来自荷兰代尔夫特市皇家陶瓷工厂的陶艺师雨果兴奋不已。
  
  苍翠欲滴的林荫小路,高耸入云的窑炉烟囱,幽扬悦耳的瓷乐雅韵,传承千年的制瓷技艺,让前来“朝圣”、“寻根”的雨果流连忘返。轻抚百年历史的古窑建筑,他难掩心中激动:“我终于踏上了祖先400年前到过的土地!我的家乡能成为著名的欧洲陶瓷城,这一切都受惠于明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要感恩于中华陶瓷文化的赐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窑民俗博览区大门
  
  景德镇的千年制陶史,是一部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历史。千年窑火,永燃不息,焰火中延续着中华符号的血脉,连接着万里丝绸之路文明,闪耀出泱泱大国复兴之光。
  
  文化复活:传承千年“中华符号”
  
  数百年前,昌江河畔,千帆林立,商贾云集。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喧嚷的里弄,通红的窑火,汗流浃背的工人,独轮车穿过狭长的古巷,将洁白的瓷器堆在码头,装入船舱,扬帆启航。
  
  货船抵达万里重洋之外的欧洲,贵族们在拍卖现场高价买下来自中国的瓷器,小心翼翼地捧着这珍贵的“白玉”,放置在宅内最显眼的地方。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让景德镇瓷器名播海外,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加速了欧洲社会的文明进程,也让当年的大明帝国富甲天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窑窑神童宾大型青铜像
  
  掌管186万件皇宫藏品的故宫“掌门人”单霁翔多次来到景德镇,对这座艺术古城心怀敬仰。
  
  “景德镇为明清两朝宫廷烧造瓷器延续五百多年,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单霁翔称,景德镇千余年来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货源地,为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近代工业发展和铁路运输兴起,传承千年的景德镇陶瓷工艺和陶瓷产业市场悄然发生变化,煤窑、气窑、电窑代替了柴窑,化工材料代替了天然釉料,机械压坯代替了人工技艺,仅存的一座百年清代镇窑,在风雨飘摇中诉说着孤独与落寞。传承千年的古代制瓷工艺,在现代化工业化时代随时将被湮灭。
  
  古老文明不能断绝,千年工艺如何留存?在这决定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传承历史与未来之间的重要关头,景德镇本地企业家陈武平一肩担起了重任。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是古窑人的使命与担当。为保留、传承景德镇千年制瓷工艺,陈武平带领文博研究专家、古代陶瓷研究专家,深入当地古窑遗址,测量收集窑炉数据,召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搜寻民间老工匠,组建古窑复建复烧团队,成功复烧清代镇窑,继而又成功复建复烧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窑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窑·清代镇窑复烧夜景
  
  一把把松柴投入窑炉,火焰升腾,青烟直上,把桩师傅紧盯着观火孔,吆喝着众人加柴添薪,在喧闹与期待中,一座座跨越千百年的古代窑炉逐个复活。
  
  当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搬出窑炉,一抹油脂般的淡黄色光泽在阳光下闪耀,宋代青白瓷、元青花、清代粉彩,各色不同时代的瓷器穿越时空,再现在世人面前。
  
  十载寒暑,成功重建复烧十一座古代窑炉,古窑人以坚定执着和无穷智慧,再现了千年陶瓷手工制作技艺,千年中华陶瓷文化得以完整保护与传承。
  
  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从2015年3月开始,古窑每个月都在周末持续定期点火烧窑,开展复烧国宝行动,固定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点火,第二个周六开窑,让更多游客体验感受古代陶瓷制作工艺,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自信。古窑景区以生产性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做法,得到海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
  
  文化创新:中国元素 古韵新声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虽站在千年陶瓷文化积淀的高地,古窑人始终坚持文化创新,以求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一抹黛色,玉腕轻摇,笔锋勾勒出浓淡相间的青花线条,泥胎上灵动的写意茶花图,美得让人沉醉。
  
  古窑推出的陶瓷艺术品老茶花碗,是最具特色的代表性文创产品之一。纯手工制坯、手工绘画,古法柴窑烧制。当1300度的烈焰燃起,马尾松柴中的松脂渗入瓷泥中,让出窑后的青花瓷色泽淡雅,手感温润。
  
  在2014年9月7日,景德镇古窑“老茶花碗”荣获“2014江西旅游商品博览会一等奖”。它已经不仅仅是一只青花瓷碗,而是一只有手工温度,有历史厚度,有人文高度的艺术珍品。
  
  2017年,古窑联合故宫共同推出文创产品帝王御杯“鸡缸杯”,更是受到游人的青睐。
  
  “我在景德镇等你,等你千年的归期。”徐千雅一首清雅柔美、深情婉约的《我在景德镇等你》从古窑响起,唱遍大地时,诗意的歌词,欢快的节拍,充满中国风的文化韵味,得到无数歌迷赞誉,一举揽获“文传榜·2016 十大国学音乐”大奖。
  
  随后,古窑再次推出《我在古窑遇见你》、《让爱复烧》,以唯美的爱情故事,融合千年陶瓷文化,奏响三曲瓷之恋歌。《让爱复烧》在2017年举办的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上获誉“十大游客喜爱的红色旅游歌曲”。
  
  2016年6月,古窑倾力打造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世博江西馆”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一个集购物、休闲、文化传播等多种功能齐备的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活”的陶瓷博物馆。
  
  陈武平表示,世博馆内将设有“景德汇”、“世博秀”、“官窑印象”、“雍和宫”四层特色鲜明的展示区,有多功能厅、故宫紫禁文创书店、瓷文化餐厅、禅修馆等充满文化创新的多重元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世界首创”瓷乐演奏
  
  漫步古窑,静听水榭楼台传来的悠扬瓷韵,湖风轻拂中,转入回廊外的“紫禁书院”,在一盏香茗中,静品千年陶瓷文化典籍。古窑景区内,随处可见千年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窑神火炬,十二兽首,红店作坊,青花小径,触目所及,具有中国陶瓷特色的文化元素尽收眼底,千年传统陶瓷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盎然生机。
  
  文化自信:树立标杆 复兴古镇
  
  2017年6月10日,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景德镇古窑景区内,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携带他的新书《御窑千年》,在古窑进行首发暨捐赠仪式。
  
  “历史和瓷器,要相互关照。”阎崇年在《御窑千年》开篇序中写道。从中世纪起,中国就以“瓷国”享誉于世。在满载瓷器输出海外的丝绸之路上,篆刻着中国与海外交往的历史。在今天“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瓷器更是中华文明中最绕不开的文化符号。
  
  “咱们中国叫China,瓷器也叫china,从唐宋元明清的海外的贸易丝绸之路瓷器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瓷器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青花瓷哪出的?最先出的就是景德镇,是元代景德镇窑炉里出的。”阎崇年当天在古窑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为了来景德镇,别的事我都推掉了,对景德镇真的很有感情。
  
  如同阎老发自内心对中华陶瓷文化的景仰与向往,景德镇古窑人同样有着发自内心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深知,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振中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这些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必须由他们肩负。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千年瓷都,历经一代又一代的制瓷匠人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形成千年的文化积淀,我们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扎根脚下这块土地,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延续中华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更好地迈向未来。
  
  “清代宣统三年,皇家瓷器就停烧了,怎么把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可以说,古窑为景德镇做出了重要贡献。”阎崇年赞叹,能把镇窑、馒头窑、马蹄窑等古代窑炉都成功复烧,而且是用柴火烧,是古窑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7年瓷博会活动期间,景德镇清代镇窑复烧点火
  
  正是拥有这种文化自信,古窑承担着国家交付创新示范的重要任务。2016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古窑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对古窑人来说,是压力,更是鼓励。
  
  “深挖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国家5A景区,全面实施旅游标准化。”陈武平信心满满,“我们有246个标准,这些标准要全面实施,要持续改进,留住陶瓷文化根脉,让游客在寻求文化的快乐中,体会到古人的智慧。”
  
  2017年8月1日,国内首个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第三卫生间”在古窑正式启用,这是专为方便异性人士陪同不能自理的亲属如厕以及残障人士而精心设立的,这也是古窑为游客提供更贴心更人性化服务的一个表现。
  
  历经千年文化积淀的景德镇古窑,在文化自信的大道上昂然前行。“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陈武平表示,我们要守住“根与魂”,提振“精气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让中华陶瓷文化焕发出青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
  
  “后续我们还将做好‘发掘’工作,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继续打造最美中国之旅经典旅游线路,树立起旅游业的‘中国服务’新形象、新标杆,为景德镇市‘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发展目标继续助力加油!” 陈武平说。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