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圆雕动物银饰
2018-07-12 13:21:55 来源:收藏快报 已浏览次

战国银虎战国银虎

战国银双虎战国银双虎

战国银卧鹿战国银卧鹿
华夏至迟在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即可制作出具有一定工艺的黄金饰品。但是在春秋战国以前,金银器的制造由王室贵族所垄断,一直附属于青铜工艺,尚未独立成行业。至战国时期,源于青铜工艺的金银器制造有了很大发展,开始出现了金银器皿。而1957年陕西神木纳林高兔村战国晚期的匈奴墓中,其出土的大量圆雕银虎、鹿和金虎等动物饰品,就是极有力的证明。
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缘的神木县,地处毛乌素沙漠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东段。它北连内蒙,南滨黄河,西邻榆林,东接府谷,隔黄河与山西保德县相望。战国末期,鄂尔多斯高原是以畜牧逐水草而居住的匈奴人生活驰骋的地方。而匈奴的金细工艺中,以圆雕动物饰品造型最为独特、工艺最为复杂、制作最为精湛,最具有代表性。且神木纳林高兔匈奴墓出土的这些金银器,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十分罕见。如神木县文化馆收藏的三件战国圆雕动物饰品。
从古至今,虎被誉为“百兽之王”,是勇猛与力量的象征。中国人崇敬猛虎的威风八面,很早就形成了对虎图腾的崇拜。将“虎”作为金银器饰品加以佩戴,是人们对虎的崇拜更是对力量及威猛的敬重。这是一件战国银虎(图1),高7、长11厘米,其方鼻圆头,环眼,两耳外撇,张口暴齿,臀部耸起,伫立前视。头短粗,躯体浑圆而中空,四肢粗壮,爪趾发达,长尾垂地上卷。双肩及前肢有隐起斜条纹,尾、鼻有凸弦纹。此器造型神态生动,形体结构表现清楚,具有很强的质感效果,堪称佳作。
这是一件通高8.5、长10厘米的战国银卧鹿(图2)。此圆雕动物饰品有三雌、两雄共五件,这是雄鹿之一。雄鹿昂首前视,两耳竖立,四肢屈曲,作卧伏状。头部双角弯曲向后倾斜,分为五叉,是另铸后插于头部的。其长蹄尖出,状如柳叶。此器姿态雄健,形象鲜明,为匈奴族雕刻工艺的杰作。
由此可见,神木纳林高兔匈奴墓出土的战国圆雕动物饰品,还以成套、成对出现而颇具特色。这是一组战国银双虎(图3),长12,高5.6厘米。两虎形制基本相似,四肢前后交叉,侧卧,低头张口作吮吸状。一虎头向右转,一虎头向左转,体宽而圆,暴眼圆睛,小耳竖立。四肢肥壮,后肢尤甚,爪趾锐利,尾巴曳地。通体饰斜条纹。此银双虎神态自然,给人以现实写生之感,是战国末期匈奴金银器的代表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饰品之背面。其头部、后肢和尾部共镂雕四个小圆孔,以供钉缀,这就清楚地表达了此器的功用。且主要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铸造工艺,造型生动传神,虎虎有生气。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