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秋山图》9200万元成交
■2012年,李可染《万山红遍》在北京保利拍卖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
■2015年,李可染《万山红遍》在中国嘉德拍卖以1.84亿元人民币成交
■2018年,李可染《秋山图》在广东崇正以8000万元落槌,最终以9200万元成交
这是李可染从探索走向成熟的代表作
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岭南的艺术市场上没有引起过行内如此热烈的讨论,9200万元成交对于李可染的作品来说并非天价,然而,这一价格发生在广东,着实让不少本地的收藏爱好者注目。据目前资料显示,并没有一件来自广东的艺术品或者在广东成交的“亿元”拍品。广东崇正拍卖常务副总经理何向民跟收藏周刊记者打趣说,“这件‘万山红遍系列’里的一件作品,如果名字直接叫‘万山红遍’,也许有破亿的可能。”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几乎一平尺3000多万元
广东崇正2018春季拍卖会“国光·近现代书画一”专场7月4日晚在广州东方宾馆会展中心C厅举槌,该专场共推出34件拍品。其中,李可染的《秋山图》以1800万元起拍,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斗价”,以8000万元落槌,最终以9200万元成交。广东崇正首席执行人许习文告诉收藏周刊记者,“这幅作品在预展的时候就受到极高的关注”。何向民则表示:“这是一张‘大开门’,《秋山图》的创作时间与《万山红遍》几乎是同时期的,这可以算是李可染在这个风格探索上从初探走向成熟的代表作品之一。”
9200万元单件拍品虽然已经算是广东拍卖市场有史以来成交最高的一次,但也有藏家略显“惋惜”,他们都盼着能过亿,毕竟李可染的《万山红遍》系列早在2012年就有一件高达3亿元成交,而2015年也有一件比这次的《秋山图》稍大一些的以1.8亿元成交。
不过,在何向民看来,这次的成交价格也比较合理,“如果说它没有去到过亿的价格,或许跟两个因素有关,第一,这件作品并没出版过,有出版过的话,会增强出处来源,第二,如果这件作品叫《万山红遍》,可能价格会高不少,也许有破亿的可能。”
不过,也有“好事”藏家称,“如果用港元来算,这幅也算是‘亿元’拍品。而且这幅四尺三开的作品以9200万元的成交,几乎一平尺3000多万元,单价是极高了。”不管艺术品是否能用面积来评价,但一幅作品能被众多藏家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它的价值,显然说明,这是一件难得一见的作品。
“万山红遍系列”里的一件作品
现有材料中,从1962年开始至1964年,李可染先后共创作了7幅《万山红遍》。李可染首次创作此题材是1962年在广东从化,款识题于画的右上角,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二年秋可染作于从化翠溪宾舍”,此作原为画家家属所藏。根据学者刘文杰的研究称,这幅作品在1999年为李可染基金会筹资,委托嘉德拍卖拍出,现藏海外。
第二幅创作于1963年,那一年,他和张葱玉、梅兰芳等人一起游丹霞山,在那里写生后,再回到从化创作,款识题于画的右上角,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三年可染于从化”,此画1963年出版于第6期《美术》杂志,李可染把它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现藏中国美术馆。
此幅《秋山图》1963年作于从化温泉翠溪宾馆,无论是画面的经营章法,还是作画的时间、地点,都是与“万山红遍”系列一脉相接。这幅作品以朱砂色为主调,层层堆积,将中国式山水的雄浑磅礴之气,焕发出了新的视觉魅力。这一时期是李可染绘画风格的转折点,自此他创作出了以红当黑的新语言,作为他绘画实践中重要的一页,此幅的地位不言而喻。
何向民认为,这张作品跟1999年成交的一张《万山红遍》的构图比较接近。这张作品严格来讲应该可以算是“万山红遍系列”里的一件作品。“我们会发现他笔下的山的形态与人居环境跟现实的丹霞山是有相似的地方,但同时,他又把京西层林尽染的红叶相结合,而创作出独特的画面面貌。”
大面积用朱砂画于山水画
自李可染创始
后五幅《万山红遍》皆在1964年于北京西山八大处的创作室中完成。李可染先用半斤清宫内库旧藏朱砂创作了四幅,其中两幅较小的,两幅大的。两幅小,其中一幅为:画右上角题“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可染写毛主席词意于北京西山八大处”,藏于李可染家中,曾被多次出版。另一张,画左上角题:“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毛主席词意,一九六四年可染”,此画给了荣宝斋。荣宝拍卖公司于2000年以501. 6万元拍出,被海外华人买走。
至于两张大尺幅的,上世纪60年代初,李可染曾送北京市美协,让他们选一件,准备自己留一件。70年代末,发现一件藏于北京画院,该画左上角题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年秋九月写毛主席词意 可染”,曾被出版。另一件已流于海外,曾出版在香港《名家翰墨》第26期第47页,该画左上角题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年秋九月写毛主席词意于北京西山,可染”。
李可染先生画完这四幅《万山红遍》后,应荣宝斋之邀,为建国十五周年国庆又画了一大幅给荣宝斋,此幅右上角题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建国十五周年大庆,可染写主席词意于北京西山”。此件现藏于北京荣宝斋,从此以后李可染没再画过《万山红遍》。
刘文杰在《李可染<万山红遍>存世几幅》一文中介绍,用朱砂画画前人有之,但多用于画佛像、钟馗、花卉等,大面积用于山水画,自李可染创始。为了更好地表达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来表现秋色,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刘文杰认为,李可染先生创作的第一幅为七幅中最美的一幅,因这画上的红色不但有朱砂,更加有西洋红,使整幅画面红润红润的,在光线暗处(朱砂在光线暗处更红)红润,在光线亮处也红润,颜色非常美,和黑色的墨相映成趣,与齐白石先生创作的红花、墨叶异曲同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