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遗址公园开放30周年

  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式向社会售票开放,30年来,经过几代圆明园人的努力,圆明园遗址公园在遗址考古与保护、生态环境整治、文化事业发展、爱国主义教育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每年的游园人数已经突破1000万人次。
  
  2018年6月29日,是公园正式向社会开放30周年,圆明园遗址公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系列活动迎开放30周年  前5000名游客获赠纪念门票
  
  6月28日上午,一场由中国国家画院与圆明园管理处共同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圆明园创作中心承办的“荷香雅韵”书画公益创作活动,拉开了纪念30周年系列活动的帷幕。在圆明园正觉寺内,来自中国国家画院的二十余位艺术家参加了本次公益创作活动,院长杨晓阳、副院长纪连彬、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等名家挥毫泼墨,共同完成一幅艺术佳作。
  
  据介绍,“荷香雅韵”书画公益创作的所有作品拍卖善款将全部捐赠给圆明园遗址保护基金会,用于支持遗址保护清理、流散文物回收、山形水系修复、档案资料收集、爱国主义教育、展示空间建设相关项目。
  
  记者获悉,圆明园遗址公园开放30周年当天,前5000名现场购买圆明园门票的游客获赠一张“圆明园遗址公园开放30周年”纪念门票。纪念门票以楼阁、长桥、小山等圆明园中式特色园林景观为背景,中心突出标志性景观大水法,票面前端的荷花和天鹅体现了园内良好的生态环境,整体设计体现出圆明园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圆明园管理处称,为了更好地展现圆明园遗址公园30年的变化和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圆明园正在开展线上征集圆明园老照片活动,能够体现圆明园遗址公园内变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重大事件、名人轶事、风土人情等发展变化的各类老照片,能够体现游客游览、参与园内活动的照片,以及在园内拍摄的家庭照、集体照等老照片都可参与。
  
  6月30日,作为庆祝圆明园遗址公园开放3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圆明园最大的海面区域福海进行了龙舟竞渡表演,六支龙舟队伍下水进行竞渡表演。根据史料记载,清代圆明园内每年都会在福海举办龙舟竞渡,龙舟经过皇帝观礼台前时,必须“停桡片刻留”,以示受阅致礼。现在每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看民俗已经成为游客假期来园的一项重要活动。
  
  开设爱国教育夏令营助力扶贫  革命老区百名学生成为第一批营员
  
  “我热爱我的祖国,爱她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爱她的青山绿水与繁荣昌盛……”6月29日,来自革命老区广西百色田阳县初级中学和福建三明清流县城关中学的百名优秀初中毕业生在圆明园大水法前宣誓励志。
  
  为充分发挥圆明园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教育职能,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怀、推动历史文化传承,圆明园管理处邀请了来自革命老区广西百色田阳县初中和福建三明清流县城关中学的百名优秀初中毕业生来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由圆明园管理处主办,圆明园遗址保护基金会协办,主题为“新时代新青年,在扶贫攻艰中注入爱党爱国情怀和文化传承”。宣誓后学生们参观了正觉寺、万方安和、九州景区等遗址和建筑,在濂溪乐处诵读经典《爱莲说》,手绘宫廷团扇,学习圆明园历史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据介绍,百名学员已于6月28日抵达北京,开始为期7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故宫博物院、八达岭长城、国家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场所中培育和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科技馆、航天城等现代科技场馆也是此次参观学习的重点。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7月1日,学生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在重温历史中鉴往知来。
  
  圆明园管理处宣传科科长邱静表示,之所以选择革命老区的孩子,一是因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让孩子们来到圆明园,也是提醒孩子们不能忘记历史。二是老区一般比较贫困,通过此次活动,在扶贫中加入文化扶贫的成分。三是通过历史教育,传播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来到北京感受历史文化及科技发展,促使青年在时代的成长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圆明园今后也将策划、组织不同主题的夏令营活动,面向全国的青少年,希望通过这些活动青年们能够“今天做祖国的好青年,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
  
  据悉,此次活动的全部费用由圆明园管理处承担,圆明园遗址保护基金会也予以支持。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