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蓝天博士的美术世界
达生, 达命 ,游情。上看,看透苍天,下看,看透黄泉。
——邹蓝天画作跋文
邹蓝天,旅美女画家,书法家,美国纽约大学艺术学博士。现任:河南省大未来(国际)书画院院长,河南省中州大学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美国皇后艺术沙龙会长,美国中华艺术家协会顾问,美国全球艺术家联盟理事,河南省书画院国家一级画师,河南省洛河大学教授。
邹蓝天书画作品入选获奖情况:
其绘画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美展。
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书法展。
1988年书法《道》荣获全国书法纂刻第二届神龙大奖赛银奖。 1988年自作诗荣获全国颍河书法大赛一等奖。
1989年《赤壁怀古》荣获首届“苏东坡杯”中国诗书画大联赛最佳创作奖。
1995年5月国画《天问》荣获国际关东摩崖杯书画篆刻大奖赛一等奖。
1999年国画《太行盛景》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院举办的重彩画展赛中荣获一等奖。
1999年《万里长江图》荣获国际绘画(中国画类)金牌奖。
2000年国画《清秋图》在世界文化研究中心、世界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中荣获(中国画类)金鹅奖。
2012年油画《苍山印象》在美国新泽西州荣获美国新泽西州州长颁发的金钥匙奖。
邹蓝天拍卖成交情况:
2014年9月28日,河南永和拍卖有限公司在大长垣书画拍卖会上,邹蓝天画作《有情天地》经过多方激烈竞争,终以108万拍卖成交。
2014年10月,中国书画丹青拍卖会上,书法《人若有志 万事可为》四平尺,拍卖5.9万元。 2015年1月13日,中国警察论坛暨书画拍卖会上书法作品四条屏以20万拍卖会成交,国画《赏荷图》以180万拍卖成交。
2015年4月在江苏省嘉恒春季拍卖会上,邹蓝天的作品同现代书画名家张大千、钱松岩、林散之、齐白石一起竞拍成功。
2015年7月1日,在中国郑州河南永和拍卖会,邹蓝天国画四条屏《春夏秋冬苍鹰图》经过多伦激烈竞争,终以222万元拍卖成交。
2015年9月《山水》四条屏,在五云山大酒店开业庆典拍卖会上经过激烈长时竞争,终以260万拍卖成交。
感怀邹蓝天博士的美术世界
我与著名旅美山水画家、书法家邹蓝天相识,算是一种缘分。今年春天,在一次书画笔会上,我看到一位优雅端庄的女艺术家正在创作书法作品,其作朴拙雄浑,雍容大度,气象高古,展现出极为深厚的书法功底。她随笔挥洒,举手投足间尽显艺术风范,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得知,她就是刚刚归国不久的著名旅美艺术家邹蓝天,不仅精于书法艺术,而且在绘画艺术上也有着极高的造诣。随后我们又在几次活动中相遇,她对我这个后生非常照顾,在书画创作上给了我不少指导,鼓励我在这条道路上坚持走下去,一定能取得成功。实际上,这些年来,虽然长期的书画理论与评论的写作和研究占用了我很多时间,但是我仍然千方百计地挤出时间来进行书画创作与实践,从没有懈怠过。这不单单是为了寻求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完美结合,更是坚守着对深爱着的书画艺术的一种信仰。邹蓝天寄语后辈当自强,使我深受鼓舞。我很庆幸能与她相识。
邹蓝天作品
像很多人一样,我也非常喜欢邹蓝天的绘画作品,每次看到都会驻足欣赏,流连忘返。听朋友说曾有人在邹蓝天的画作面前睹景思物,感怀人生,嚎啕大哭。我初听时非常震惊,唏嘘不已,慨叹今天还有这样为艺痴狂的观者,还有这样抓人、感人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然而回想自己,我又何尝不是“话中人”!难忘那些让我痴迷忘情,不能自已,泪眼朦胧的时候,每次想起就仿佛刚刚发生,还站在邹蓝天的绘画面前。一缕飞扬的思绪又带着我进入到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这是一处处奇妙的风景。在混沌大地和苍茫云海间,山峰壁立,高耸云霄,山巅上的白衣人像舞动的精灵,忘情地欢唱。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流云涌动,一行千里,海礁上的白衣人如虔诚的信徒,恭敬地礼拜。在变幻莫测的云海中,藏峰崭露,头角峥嵘,巅峰上的白衣人似寻道的行者,执著地问天。
邹蓝天作品
这是一个个永恒的瞬间。秋鸟在枝间驻留,悠然自得,貌似神游,忘情守候;白鹭在枝下屹立,凝然不动,闭目冥思,守望远方;雄鹰或枝头停歇,或含泪垂首,或盘旋低鸣,或展翅翱翔。
这是一片片秀水灵山。山叠嶂,溪自流,涧中草木深,但见烟岫戏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天苍苍,崖茫茫,结庐溪岸边,人生梦归何处去,君心望断天涯路。
……
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着一个个生趣盎然的空间,它们实际上都是邹蓝天曾经精心绘制的画面,那么富于梦幻色彩,却又真实可触。我知道,这正是邹蓝天所创造的精彩的艺术世界,也是她诗意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我被这大美画境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中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认为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我觉得这在邹蓝天的绘画艺术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正如《庄子·天道》所言:“与天合者,谓之天乐。”邹蓝天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邹蓝天作品
在绘画上要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极为不易。这首先需要艺术家能超越自我,和自然万物、天地精神和谐合一,然后在绘画语言和技巧上不断探索,构建自己独特的绘画体系,并逐渐在创作过程中与内心的“既定语境”无限接近和契合,从而达到艺术之化境。基于此,让我们来观照邹蓝天及其绘画艺术。应该说,邹蓝天已经过去的人生充满了神奇色彩,曾经快乐地生活,享受成功的喜悦,一片坦途的光明,突然间失去了一切,变成痛苦和失败,其中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悲欢离合让她“享受”殆尽,生活的反转、黑暗的降临使她身心俱惫,内心甚至千疮百孔。但邹蓝天不甘沉寂,开始游历世界诸多国家,寻求解脱。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使她有了广博的知识学养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和西方现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共同孕育,让她终于解放了自我,重塑了自我。丰富的人生经历,让邹蓝天看透世事百态,对人生大彻大悟,她可以站在一个非常高度来预见绘画发展的方向。邹蓝天化悲天悯人之情怀为无限的创作激情,以中国画为创作主体,融入西方绘画观念和表现形式元素,更加直接地传达了一种“道法自然”的绘画思想,心物相合,人画合一,臻于艺术化境。如是境界,让我体会到了她用自由所诠释的艺术生命的真谛,也让我感受到了她用艺术所演绎的生命永恒的主题。
邹蓝天作品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说:“美其实是对于实力的一种超越。”那么我们不妨从绘画艺术的本体语言来看邹蓝天的绘画作品。邹蓝天早期的作品多是沿袭中国画的传统面貌,展现出了深厚的书画功底,为她日后绘画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目前现状而言,邹蓝天的道家文人思想绘画最为世人所称道,其绘画的艺术语言极富表现力且极具创新性。
邹蓝天作品
邹蓝天将中国画语言与西方绘画语言巧妙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大部分作品中用满构图的形式来处理人物与山水之间的关系,加强了人物作为画面核心的视觉冲击,留下的大量的背景处理又加深了画面的厚度;特别是大面积天空和云海的描绘,“引诱”观者将视线逐渐转移到无限的远方,充盈着想象的空间,使作品充满了张力和深度。这一构图形式的变革给中国山水画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研究个案。除此之外,她还尝试用焦点透视的方法来处理画面,试图打破传统的中国画的散点透视,让绘画的中心更加明确,直入人心。最值得称赞的是邹蓝天对于“米点皴”的时代创新。众所周知,“米点皴”是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经过长期绘画实践创造的一种独特的笔墨皴法,运用“落茄皴”(即“米点皴”)加渲染之方法抒写山川自然之情。我们从邹蓝天的作品中一眼就能看出,她应该是吸收了“米点皴”绘画语言的精华,以简率写意之画风,经由最基本的点线的重复,组合成墨色的形象,来表达心中自然简洁而内敛的生命气质。但是从现存史料来看,米氏的“米点皴”往往采用横向落点排布,且依据传统的山水画构图和表现形式来皴染,而邹蓝天在绘画中打破了这一局限,她用非定向的“米点皴”来皴染画面,皴法的方向性随着物象结构变化和画面的需要而改变,使绘画统一又极富变化。邹蓝天对于绘画意境的营造正是通过这些绘画语言的不断创新而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她的道家文人思想绘画处处流淌着抒情诗的韵味,以至充满耐人寻味的“故事诉求”,引人入胜,让人痴迷癫狂。
邹蓝天作品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一首百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它揭示了自由的真谛和生命存在的价值。对于自由的追求和生命意义的探究,全世界是具有一致性的。应该说,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中国哲人庄子就在穷其一生追问这个问题,他提出“逍遥游”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士大夫是在言行上真正体现了这种思想,而邹蓝天的道家文人思想绘画则是它在绘画意义上的最直观、最接近的实践和表达。她绘画中的“白衣人”是贤人,是高士,更是她内心的一个符号、一种精神的象征。邹蓝天对生命的求索以及对天道的叩问,具有思想深度上的强烈认同感,这应该是具有世界性语言的。
邹蓝天作品
“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证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需要空间,供他活动。” 我想,邹蓝天所绘的一幅幅美丽而又神奇的画卷,展现出一个个神秘的、旷谧的画境,应是一处处幻化的、静修的道场。《孙子·形篇》:“善攻者,动於九天之上。”邹蓝天以人心最深处的呼唤,描绘的天空最高处的风景,澄怀观道,展现出艺术的自由境界和化境人生,其画境是纯美的,其意境是高远的,其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
看着邹蓝天的画,我的心中仿佛亮起一盏明灯。文学巨匠巴金曾说“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在苍茫的人生中,这盏“明灯”将为我照亮前方的路,也将指引我在心中留出一方净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