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国画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与大师相会(国画) 180×190厘米 1999年 张培成
老乡(国画) 150×134厘米 1993年 施大畏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过去40年的社会变革历程,美术创作是一种重要的见证和记录。近日于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揭幕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中国画院藏优秀作品展”,集结了该院历史上百余位画家的200余幅力作,不仅展示了历经改革开放浪潮的上海中国画院所取得的美术创作成果,也折射出艺术家在记录时代、反映生活过程中的不同发展路径,其重要的社会背景就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后带给人们思想上的洗礼、机制上的变化、方法和语言上的自由多元。
经典集结,见证来路
此次展览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主要展示画院建院至改革开放初期老一辈画师创作的、以讴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珍贵名作;第二板块展出改革开放40年来画院画家的主题绘画,包括红色题材、体现改革开放成果的作品;第三板块展示了画院画师在艺术创作上的多元探索。该展也是上海中国画院成立至今,百余位画家作品难得的一次集结。
今年恰逢上海中国画院建院60周年,在这一甲子的风雨历程中,有许多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先驱曾在这里辛勤耕耘、不懈奋斗。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向记者介绍,此次展览以第一板块“历史的回眸”,致敬画院自1956年筹备建院至改革开放之初前辈画师们铺就的创新基石。丰子恺《饮水思源》、谢之光《万吨水压机》、程十发《歌唱祖国的春天》等精品云集于此,不仅是让人们看到艺术家们历经时代变迁、深入生活的艺术成就,更是为了不忘初心。“提醒我们今天的画家要继承那些好的传统,更要对比和反思现在所缺失的。看到这些老先生的作品,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感动,那是因为他们的作品都充满感情,是有温度、有筋骨的力作,这是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入挖掘这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经典,或许也就能找到为何现在很多美术创作并不能打动人的原因。”施大畏说。
此外,为了更好地回顾历史,展厅专门设置了文献专区,利用丰富的老照片反映画院历史沿革。
激发创造 接力传承
改革开放究竟给我们的美术创作带来了什么?施大畏认为,从作品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艺术家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尤其是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认识都更深刻了,而对于很多历史事件也能以当代历史观去重新梳理、审视、表达。这些思路、观念的拓宽都促使中国的美术创作得到极大提升,美术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青春焕发、思想开放、责任担当和文化自信的创作状态。
生于1948年的老画家张培成曾是上海中国画院创作研究室副主任,他回忆往昔十分感慨:“改革开放后我便有机会去上海图书馆,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国际上著名的画册,也接触到现代主义、立体主义等西方画派,眼界一下子开阔了。同时我也看到了很多原来看不到的中国古代名画,这让我变得很兴奋,充满了创作冲动。”改革开放40年来,艺术生态环境不断变好,艺术家可以自由地用画笔去表现生活、表达观念和情感,而这40年社会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艺术家带来了重要的创作源泉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改革开放后,艺术家的创造力被完全激发了出来,我们有说不完的东西想表达。对比过去,能有一个如此宽松的创作环境,我也觉得十分感恩。”张培成说。
此外,展览还展示了中华创世神话绘本,这一系列创作是正在推进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的组成部分。这也反映了画院画家参与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传统,而这一传统在今天的传承推进需要更多的画院人不断参与、并赋予更新的时代内涵。
深化改革 创新转化
在展览中,观众还可以看到上海中国画院的艺术家们在改革开放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与民同心,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美好时代的实践成果。无论是宏大叙事还是抒情写意,无论是续脉传统还是洋为中用,无论是绿水青山还是鸟语花香,都体现了中国精神,反映了中国审美,讲述着中国故事。上海中国画院展览部负责人洪健认为:“从展览中可以看到,老中青几代画家对艺术的尊重、敬畏和承传。他们的艺术成就既是新中国美术发展的缩影,也反映出传统中国画在当代创新转化的递进过程。”
精彩的作品背后,是开放的视野和一系列改革的探索。改革开放后,上海中国画院一直在尝试体制改革,并在2003年成为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当时,时任院长程十发主张“打破围墙,开门办院”,也推行了一些具体措施,包括大胆聘用田黎明、唐勇力、刘进安等十几位优秀的外地画家来指导画院中青年画家的创作等,这也是程十发从南北交融、东西文化碰撞的角度来思考中国画发展大课题的结果,在当时是很超前的举措。
据施大畏介绍,该展是上海中国画院“六十年再出发”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走过60年华诞并非一个高峰的终结,接下来上海中国画院要“再出发”,以新的思路面对新的发展。他表示,继续加大开放力度、深化体制改革已成为目前画院工作的重点,艺委会也做出了一些思考和计划。如为了充分激发画家的创造力,取消画院的兼职画家;改变创作模式,采用课题制来申请创作等。同时,在行政上也将会有一些调整,以保证这些举措的落实。此外,明年将建成的程十发美术馆,或将成为上海中国画院从单纯重创作转向创作与研究并重转型的契机。“我们今后也会同样注重美术理论研究工作,具体研究方向是上海中国画的发展,如上海中国画发展与全国中国画发展的关系、海派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关系、中国画与世界美术发展的关联等,并计划用阶段性研究汇报展、画院年展等形式来交给大众检阅。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建立起更完整的中国画理论体系,丰富并完善画院职能,不断建立起画家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力争在新时代有新的作为和成果。”施大畏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