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蜀游峨眉山水册》鉴赏

  黄宾虹(1865~1955) 蜀游峨眉山水十二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宾虹《蜀游峨眉山水册》鉴赏
  
  水墨纸本·设色纸本 镜片(十二帧)
  
  出版:1。 《长石斋珍藏集》P50-51,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年。
  
  2。 《国风—中国近现代艺术珍选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3。《国风——杭州G20峰会主会场入选作品与近现代当代作品选》系列纪念邮票,中国邮政。
  
  刊载:4。 《看艺术》P60,看艺术杂志社,2014年7月。
  
  5。《艺术市场》P60,艺术市场杂志社, 2014年12月号(上旬刊)。
  
  6。 《当代艺术新闻》NO.144,P53,华艺文化。
  
  7。 《美术报》第33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说明:1。解锐夫题跋。据解锐夫题跋,云黄宾虹创作此册前后历经十年,系晚年精品。
  
  另附李苦禅致解锐夫信札一通,其中言及黄宾虹“为近代民族艺术之可观摩者,有石溪墨气韵味,颇可学习。”
  
  2。此作品为G20杭州峰会主会场陈设作品,并拥有峰会颁发的证书。另因峰会要求,《蜀游峨眉山水册》于证书中更名为《山水清音册》,实为同一件作品。
  
  22×17cm×16
  
  《蜀游峨眉山水册》由宾虹老人 79 岁起始稿,越十年,于 89 岁完成,此册页曾为解锐夫先生旧藏,解锐夫,山东巨野人,历任团政治处主任、政委,后授上校军衔,极爱书画,收藏了众多近现代大师的精品之作。这套册页同时亦有李苦禅先生的信札说明,流传有序,极为珍贵。同时,中国邮政为庆贺杭州 G20 峰会胜利召开两周年,特出版发行了《国风——杭州 G20 峰会主会场入选作品与近现代当代作品选》系列纪念邮票,黄宾虹《蜀游峨眉山水册》亦为此套邮票收录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宾虹《蜀游峨眉山水册》鉴赏
  
  在《蜀游峨眉山水册》中,从“华严寺蜀游峨眉山水写此”这一作品来看,应该起始于北平其间,寥寥数笔勾勒,淡墨一染而过,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心灵的逸气,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这种近似于黄公望的简笔画,在三四十年代之交所作尤多,其笔简意繁,画格弥淡,清逸朴拙。在“武陵碛”中,他对“知白守黑”进行灵活运用,用回归绘画本源的一点一画发掘出大自然的真实奥义,将笔墨和自然浑然统一,使作品呈现出“黑密厚重、浑厚华滋”的艺术风貌。在技法上有意识地总结出了“五笔七墨”,以皴笔作染,浓淡互破,焦润互渗,以笔为骨,诸墨荟萃,意境清远而深邃,去尽斧凿雕琢之迹,大趣拂拂,有一种郁勃的意象和高华的气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宾虹《蜀游峨眉山水册》鉴赏
  
  蜀游峨眉山水十二图之二 此套册页合则可看作山水游记的长卷,分则可视为一幅幅独立的精致小品,从风格来看,由滞留北平时期起稿,一直延续到南归后居于杭州时期终稿。整册尽揽黄宾虹晚年风格变化之各时期的代表风貌,可以从中完整的看出其晚年变法的发展轨迹,如同亲身经历了黄老笔墨实验的十年心路历程。1953 年,黄老因双目患白内障,几近失明,据解锐夫先生在跋中所言,此册页完成于 1952 年,正是黄老患眼疾之前,其创作欲望最为激昂之时,也更敢于放胆尝试各种绘画语言表现的可能和极限。因此,在虚实之间,此册页所呈现出的,是宾虹老人一生的艺术成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宾虹《蜀游峨眉山水册》鉴赏
  
  解锐夫题跋(局部)。据解锐夫题跋,黄宾虹创作此册前后历经十年,系晚年精品。
责任编辑:小博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