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晚期·青铜史颂簋鉴赏
2018-07-08 11:55:26 来源:新浪收藏 已浏览次
西周晚期·青铜史颂簋

铭文:隹三年五月丁巳,王在宗周,令“史颂稣,瀳友里君、百生,师隅盩于成周。”休又成事,稣宾章、马四匹、吉金,用乍彝。颂其万年无疆,日天子令,子子孙孙永宝用。
高:27.8cm
RMB: 8,000,000-15,000,000
出版:1。纽约苏富比(微博)拍卖行第八零六号拍品,1998年11月18日。
2。 刘雨、汪涛《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第一一三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3。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十一册第五二六四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史颂簋为西周晚期重要青铜礼器,铭文六十三字,记录周王命史颂省视苏国之事。本次拍卖的史颂簋出版于《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现存盖、器完备的史颂簋共计四件,三器分归上海博物馆、日本书道博物馆和日本出光美术馆。本件是青铜市场中流通的唯一全器,故弥足珍贵。
史颂簋为弇口宽体大耳虎足式,高27.8 厘米,带耳最大宽40.7 厘米,盖器吻合,浑然一体。盖隆,上有圆形抓手钮;钮开两孔,上部微侈,起方折唇口,可倒置为足。钮内装饰一鸟纹,圆目突出,尖钩喙,双翅拉伸成带状,一内一外环绕头部,填以鳞纹。器口有内圈,敛口,腹部阔而垂扁,对称双环耳。器底有高圈足外撇,下复承三方柱足。盖缘及器颈装饰兽体卷曲纹,此纹饰个体为弯曲的线条,呈C 形或S 形,近乎卷曲回顾的龙,但不辨首尾。盖体和器腹装饰横条纹,旧称沟纹或瓦纹,初见于西周中期,盛行于西周中晚期。环耳上圆雕龙首,狭目卷吻,头顶其三板状角。耳为龙身,耳垂钩而成尾。圈足饰一周双重莲瓣纹,方柱足上浮雕虎头型龙纹,中部收,下略宽,似兽蹄。
整器器型、纹饰,属典型的西周晚期前段器。此类器型于西周中期晚段出现,代表器有陕西扶风齐村所出中友父簋。该器盖、身与本件接近,纹样装饰部位相同,但两耳和三足不甚发达,兽体卷曲纹保留目纹。著名的师寰簋为西周晚期宣王器,是本类簋的成熟型:盖已有突折之势,耳上龙首及三虎足更为张扬,图案越发繁复。本件器身、纹饰近于前者,耳、足装饰偏于后者,年代居二者之间。
史颂簋盖、器对铭,皆六行六十三字,文曰:
隹三年五月丁巳,王在宗周,令“史颂稣,瀳友里君、百生,师隅盩于成周。”休又成事,稣宾章、马四匹、吉金,用乍彝。颂其万年无疆,日天子令,子子孙孙永宝用。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及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中对此篇铭文已有详考。依两家之说,略释文意。丁巳之“巳”写作“子”,甲骨、金文皆有此例。“ ” 即“省”,为省问、省察。“瀳”通“荐”,假借为“存”,意恤问。“友里君”释为“庶里君”。“帅”意为聚而教导;“隅”假“偶”,意“类”,指徒辈之类,“盩”与“丑”同音假借,“隅盩”即“类丑”,是为奴婢。“成周”位于今洛阳。“稣”即“苏忿生”之“苏”,《左传》成公十一年有“刘子单子曰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即《尚书·立政》之“司寇苏公”。温位于今河南温县,地近成周。“章”为“璋”,玉礼器。“ ”意光大显扬,“ ”与“显”意近。

铭文大意为:周王在位第三年的五月丁巳日,王在成周命史官颂省视苏国,恤问当地的里君、百姓,并聚教其奴婢。颂得到苏国所赠玉璋、四匹马和吉金,于是制作此青铜礼器。颂万分感念周王恩德,令子子孙孙永远纪念。
传世另有颂鼎与颂壶,陈梦家推测此二为颂未任史官之器。颂鼎铭文作“隹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而史颂器皆言“隹王三年五月丁巳”,“甲戌”和“丁巳”两干支记日不能同在一月,因此颂器与史颂器分属两代周王。陈将颂器断为周夷王时期,故稍晚的史颂器即归为周厉王时器。
史颂簋线描图像及铭文最早著录于乾隆年间御制的《西清古鉴》。清中、晚期以来,刘喜海《清爱堂家藏钟鼎彛器款识法帖》、吴荣光《筠清馆金文》、吴云《两罍轩彛器图释》、吴式芬《攗古录金文》和吴大澄《愙斋集古录》等诸多金石之作都著录有史颂簋铭。《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收录有史颂器计鼎二件,簋九件,簠、匜、盘各一件。簠铭文六字,为“史颂作簠,永宝。”匜铭文十四字,为“史颂作匜,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盘铭文亦十四字,为“史颂作盘,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史颂鼎与史颂簋铭文一致,皆为六行六十三字,个别字结构略有差异。

《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所载的九件史颂簋,有些已不知所踪,如《西清古鉴》著录器线描绘制,不知对应今日何件。一些仅部分留存,如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器缺盖;上海博物馆存有一器盖,陈承裘亦藏有一盖。目前所知器盖齐备的史颂簋共四件,即上海博物馆、日本书道博物馆、日本出光美术馆和1998 年11 月18 日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各一件,本件即苏富比拍卖所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