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慧画无限”学生公共美术活动启动

  距离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还有3个多月时间,艺术节的教育板块已经在炎热的夏天悄然展开。
  
  “慧画无限”学生公共美术启动
  
  6月29日,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的“开锣戏”——“慧画无限”学生公共美术活动在世博会博物馆正式启动,将持续半年时间。
  
  这次活动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形式,而是深入上海市美术特色鲜明的中小学、大学、职校,鼓励学生学生尽情创想,通过素描、水墨、涂鸦、雕塑、装置、多媒体等多种新兴美术形式,在校园中的墙体、窨井盖、废弃管道、绿景等公共空间中进行美术创作,使美术活动突破空间和介质的限制,真正走进日常生活中,赋予日常生活新的艺术生命。
  
  启动仪式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女士向本次活动特邀的艺术顾问和艺术导师颁发了聘书。
  
  四位艺术顾问接过聘书
  
  著名艺术家彭鸣亮,全国著名原创动画导演、制片人沈乐平,新生代女设计师庄静,新媒体设计师、新媒体导演许冉和著名漫画家高幼军(Tango)五人,成为这次活动的特聘顾问。
  
  据主办方透露,此次活动主题为“城市、人物、臆想、未来”,希望学生们从成长、艺术、时间、空间四个维度,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理解与热情。
  
  在创意构思和最终创作阶段,艺术节委任的艺术导师将走进各个校园,开展美术工作坊,激发学生创造力、传授专业技巧以及对最后呈现的作品进行提升和加工,让各校师生在参与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进一步感受艺术,感悟生活,推升综合艺术素养,与艺术节一起成长。
  
  几位艺术导师在日常工作中都突破了传统绘画的美术形式,在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有自己的探索和心得。
  
  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知道什么是艺术,才能表达出真正的创造力,艺术家的任务就是激活人类的创造力。小朋友学画思维方式比技巧更重要。” 彭鸣亮认为学习艺术首先要了解艺术,艺术的核心是创造力,对初接触艺术的孩子而言,创造力是最为重要的。接下“慧画无限”的艺术导师,彭鸣亮也是看中这一活动鼓励创新的机制。
  
  “美术不仅仅是平面的,可以表现在任何生活中的物件上使其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庄静创立了一个高级手绘定制品牌,对“慧画无限”活动突破空间介质限制创作美术的主题颇有心得。她在家中墙上也作了画:一棵大树从吧台墙面生长而出,枝桠延伸到客厅中央,和阳台外沿街的梧桐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适合读书作画的安静空间,“我们在一些新的介质上创造艺术的时候,是展现、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当你把绘画延展到不同的介质上,就形成了新的表现形式。”
  
  徐冉是一位新媒体导演,作品中包括很多全息舞台剧设计和新媒体秀,他觉得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完全可以用来讲述表达传统文化,而且更适合当下年轻人受众,让年轻人从单纯的对新媒体感兴趣潜移默化地变成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中国有很多很好的文化,比如京剧、禅宗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平时都在我们身边,很多人看得到听得到,但不会去关注它是什么。我们的作用就是通过新媒体的手段,用讲故事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呈现出来,让你先觉得它有趣,就会进一步想要了解它甚至喜欢上它。在好看好玩有趣的过程中,把我们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
  
  沈乐平导演了《秦时明月》等爆款动画,和徐冉一样,他也提到,动画漫画这些二次元表达是吸引年轻人了解艺术和传统文化的“低门槛”,“比如水墨动画山水情,是中国动画的高峰,里面融合了很多水墨画技巧,这本来是曲高和寡的艺术,但它用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之后,观众就非常容易理解。” 《秦时明月》的背景是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纷争,历史背景深厚,对青少年而言,多少有些深沉,但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很多青少年喜欢上了这段历史。《秦时明月》自2007年开播至今已经走过11年,开始都是十几岁的孩子看,如今在举办线下活动时,沈乐平发现,有不少已经工作、结婚、生子的粉丝来参加,“永不泯灭的童心是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最重要的动力。”
  
  据悉,活动启动后,“慧画无限”学生公共美术活动将按计划进行创意提报、入围评审、作品初创、导师深化、完成作品、作品评审、集点打卡、颁奖典礼等多个活动环节。此次活动除本市美术特色的中小学广泛参与,还特邀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电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实力加盟,为活动带来更多导师和创意制作的专业资源。
  
  小朋友在“慧画无限”活动展板前留念
  
  “慧画无限”学生公共美术活动是在前两年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戏剧戏曲、合唱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联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全新策划和运作的艺术教育特别活动,得到了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鼎力相助,以及全市百余所中小学校、大学、职校等教育单位的广泛支持。
责任编辑:小博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