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宫廷景泰蓝”的百年历史
2018-07-04 12:04:11 已浏览次
2018年6月7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北京工美集团、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北京故宫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华夏珍宝博物馆主办,北京工美联合企业文化经济集团、北京工美联合企业金属工艺集团承办的“百年金氏宫廷景泰蓝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故宫举行。

学术研讨会现场学术研讨会现场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周郑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唐克美、北京工美集团董事长李节、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任建新、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李进华、故宫博物院原宫廷部主任苑洪琪、北京工美行业协会秘书长宋印伟、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原秘书长朱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永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嘉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米振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霍铁辉、北京市珐琅厂董事长衣福成、北京铭客诚景泰蓝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克、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丁明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之子张旭等来自全国文化艺术界的20余位专家、领导参加了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领导追溯了“金氏宫廷景泰蓝”的百年历史,高度肯定了“金氏宫廷景泰蓝”为中国景泰蓝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讲话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讲话
本次研讨会由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作学术主持,她在会上讲到:
今天,来自工艺美术界的专家领导、景泰蓝方面的重量级大师聚集在故宫,共同梳理“金氏宫廷景泰蓝”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脉络,对当代景泰蓝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之所以在故宫开这个研讨会是因为景泰蓝本身就出自宫廷。由于景泰蓝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等原因,故其在中国诞生之日起,就被实力雄厚的皇家所垄断,很长一段时间为皇室和达官贵胄独享。明代御用监和清代造办处均设有专为皇家制做景泰蓝的作坊。一直到清代中期,景泰蓝的生产制作都由皇家控制着,民间没有作坊。
“金氏宫廷景泰蓝”的诞生是随着清代中后期国运衰败,景泰蓝走向民间后开始。从宫廷里走出来的老艺人自谋出路,从而延续了宫廷里的技法和制作工艺。“金氏宫廷景泰蓝”创始人金世权大师,12岁就开始学徒,跟随宫廷老艺人刘广德学艺。解放后进入北京景泰蓝厂工作,当时国家对这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地重视,金世权老艺人也曾经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新中国景泰蓝行业奠基人”,朱德委员长在接见金老艺人的时候还曾称金世权的作品为“金氏景泰蓝”(后人称为“金氏宫廷景泰蓝”),1957年被北京市正式命名为“老艺人”。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金氏宫廷景泰蓝”就开始确立了行业标杆地位。
“金氏宫廷景泰蓝”技艺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掐丝技术。能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运用各种不同的技艺手法。其特点是能随心所欲地把细铜丝盘卷成纹样,园中牡丹、池中荷花、水中金鱼、林中走兽都能徐徐掐出,盘转得体,连丝不断,直丝笔直如尺,弯丝柔韧自如,严谨齐整,一丝不苟。并做到形神兼备,画面安排有条不紊,具有浓厚的皇家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金氏宫廷景泰蓝”流派涌现出刘永森、金玉田等多位景泰蓝制作大师,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景泰蓝的艺术风格,为我国景泰蓝艺术的制作和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