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玉壶春瓶
2018-07-04 10:10:55 来源:聚德论藏 已浏览次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的诗句。李白也有:“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在古代已家喻户晓,而在现在的中国瓷器享誉世界,无论“身份”、“地位”都在其中位于前列,它之所以位高权重,全在于它的特点及来历。

玉壶春瓶
关于“玉壶春瓶”名字的来源,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典雅》中有“玉壶买春 ,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 的句子;“玉壶买春”四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用玉壶去买“春”(“春”指酒),玉壶指玉制的壶或是指如玉一般的青瓷壶;至于这种壶的形状是否就是现在所见的“玉壶春瓶”,二者是否能够直接联系起来,均难考实;也有某种可能是后人用“玉壶买春”(或“玉壶买春”)来附会现在的玉壶春瓶,也未可知。
玉壶春瓶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

玉壶春
唐代时人们多称酒为“春”,“玉壶春”是一种酒的名字,而这种酒在当时(宋代)是“江州(或邻近地区)有名的上色好酒”,必有一定的知名度,那么盛装这种酒的瓶子可能会是某种固定的造型(可能会是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的造型),因为这种酒长期盛行不衰,酒瓶的形状也为人们所熟悉,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种造型的瓶子因酒而叫做“玉壶春瓶” ;而其形状是否就如同现在所见的玉壶春瓶,因缺乏直接的材料暂时还无法证明。因此,有专家认为“玉壶春瓶”的名称是因“玉壶春”酒而来。
金代北方以磁州窑为代表的玉壶春瓶,在承袭宋代形制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一是器型尺寸上有所加大,而是腹部更饱满,颈部更纤细,加之特有的窑变、铁秀花的代表性装饰,令这个器型更加俊秀、舒朗、雅致,玲珑有致。这个时期的玉壶春瓶大多底部支烧,保留下来的器型有支烧痕迹,由于高温烧制,有垂釉现象。

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瓶撇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通体青花纹饰,里口沿绘忍冬纹一周,颈环蕉叶纹、回纹及卷草纹,肩饰垂云纹,腹绘四朵盛开的牡丹花,近足处饰莲瓣纹一周,足墙环饰忍冬纹,与口沿内纹饰互相呼应。此器造型端庄稳重,纹饰布局疏朗,繁而不乱,承元朝之遗风,把象征富贵的牡丹纹延续在明朝瓷器上。
玉壶春瓶发展至清代,造型上并未有多大的变化,工艺上较前代更为成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玉壶春瓶在造型上区别虽然并不显著,但其赏鉴意义进一步浓郁,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器物的釉彩品种不断增多,远较明代丰富。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祭红、斗彩、珐琅彩、粉彩、各色釉地五彩等等。从纹饰内容看,除继续沿用明代的图案外,人物故事、吉祥文字也多了起来,特别是以竹石芭蕉为主题纹饰的青花玉壶春瓶十分流行,从乾隆时期到清末都有烧造,成为一个具有时代风格的系列品种。
责任编辑:小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