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玉琮王:神的标记

距今五千年左右,中国太湖流域的良渚地区,一度创造出高度发达的文化:古城、墓葬、祭坛、村落、军事、水利设施、玉器作坊……

从1936年开始,持续80多年的考古发掘,其中最重大的发现,就是刻有这双神秘眼睛的器物——玉琮。

良渚玉琮王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良渚玉琮

这尊玉琮重6.5公斤,高8.9厘米,上射径达17.6厘米。因其体积、重量及纹饰均为现存玉琮之最而被称为“玉琮王”。

它是1986年挖掘反山大墓时被发现的,考古学家们当即断定这是一种类似饕餮的兽面纹饰,由于此前类似的纹饰已有大量出土,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野外工作结束后,人们冲洗文物照片,却有了意外的发现。

这双眼睛的两侧,纤细得几乎被人忽略的纹饰,原来是一双手,人类的手。

仔细再看,手掌连接着有些不合比例的胳臂,顺势而上,这手臂主人的面孔赫然浮现。

考古学家们此刻才意识到,这并非以往常见的饕餮兽面纹,而是极为罕见的造型完整的神人兽面像。

其中,神人的姿态尤其令人迷惑:双臂上耸曲肘,五指张开,一副缩头前倾的模样,它是驾驭神兽的天神,还是神兽化身的人形?兽与人,究竟是不同的神,还是同一个神的不同面像……

相似的图像在良渚大墓出土的玉器中陆续被发现。人们推测,这一图像,莫非就是良渚文化的神徽?

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甲骨文和金文,显示了中国自古就有“以玉事神”的传统。良渚出土玉器的种类超过40种,而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目前仅仅出现在贵族大墓出土的几件玉器上,这是否意味着,墓的主人就是良渚古国的祭司?而雕刻有完整精美的神人兽面图像的玉琮,就是良渚人与天神沟通的圣物

责任编辑:小旭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