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中央捐赠两件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家”

 
 ▲ “熙春洞”石匾额

 ▲ “称松岩”诗石刻
  
  4月19日,一场圆明园流散文物的捐赠仪式在民盟中央机关举行。民盟中央与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正式签署文物捐赠协议,圆明园两件流散文物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额和嘉庆御笔“称松岩”诗石刻从民盟中央翠园启程“回家”。民盟中央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王荣彬,民盟中央宣传部部长曲伟,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向德春,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刘圣国,圆明园管理处主任李博,北京市文物局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吴梦麟等出席捐赠仪式。
  
  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曾安放在泽兰堂翠交轩前的石室洞门上。泽兰堂位于长春园西洋楼远瀛观、大水法南的山坡上,清帝在这里可据高观览西洋楼景观。这里假山叠石,至今泽兰堂南部遗址残存的叠石仍很壮观。
  
  嘉庆御笔“称松岩”诗刻石曾安放在如园。如园是长春园中一处江南园林风格的园中园,乾隆三十二年仿江宁明代中山王徐达的瞻园而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如园,并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御制《如园十景》诗。如园内曾有嘉庆御笔字“转翠桥”和“平安径”石碑及“称松岩”、“镜香池”、“披青磴”等刻石。除此次回归的“称松岩”及2017年如园考古出土的“披青蹬”和“镜香池”,其他石碑和刻石今已不存在。
  
  翠园原为东城区翠花胡同内太平胡同一号古宅。始建于明代,清代曾为王府。1949年3月5日,民盟总部从香港迁至于此。民盟中央曾于1985年将谐奇趣北侧的喷泉池石刻文物捐赠给圆明园管理处,文物现在原址展出。此次回归的两件流散石刻文物位于民盟总部后院的中式庭院中。根据圆明园流散文物数据库的线索,圆明园经过多次协商、接洽,最终与民盟中央达成一致,促成了此次流散文物的回归。
  
  记者在现场获悉,圆明园至今已征集回归40余件流散文物。此次回归的两块石刻将由专家进行科学修复,修复完成后加装保护罩,预计6月份将和已回归的其余40余件文物在圆明园天心水面流散文物展区进行展览。
责任编辑:小博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