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临终前提一要求 邓小平说“下不为例”

  
  
  资料图:上将许世友。 
  
  开国上将许世友,是新中国将帅中的一位传奇人物。在长达20余年的革命战争中,许世友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说:“许世友是员战将,陈毅打仗,南靠粟裕,北靠许世友。”
  
  许世友将军在1985年去世,临终前只提出了一个要求,但这个要求,却让党中央非常为难,最后还是邓小平亲自批示,并注明:“照此办理,下不为例。”到底是什么样的要求,让邓小平下了这样的批示呢?
  
  1985年刚过元旦,许世友就交代秘书给中共中央写报告,说自己来日不多,对组织别无他求,要求中央在他死后实行棺葬,从新中国成立后到1985年,除了任弼时没有火葬之外,还没有谁要求土葬。那么,这位开国上将为何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许世友出身贫苦,幼年丧父,从小跟母亲相依为命。参军以后,几十年戎马倥偬,为国尽忠,顾不上对母亲尽孝,他内心常存歉疚之情。1952年,他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时,请假探家一次,见了母亲,长跪不起,众人百般劝慰才把他扶起来。1959年,他为看地形又一次路过家门,见 74岁的老母亲还在打柴、喂猪,不禁泪流满面。母亲病危时,他因公务缠身,未及赶回去给老人送终,引为终生憾事。当时他发下誓愿:自己死后,一定来为母亲守坟。缘于这笔“感情债”,许世友才没有在领导干部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名。
  
  棺葬的请求发出后,谁也作不了这个主。最后,报告送给邓小平,请他拍板。邓小平十分了解许世友的一生。他思前想后,最后感到许世友毕竟是许世友,全国只有一个,便在报告上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1985年10月26日,中顾委副主任王震受邓小平委托赴南京军区,郑重传达邓小平的意见。他说:“许世友在60年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终年80岁。
  
  许世友的墓坐落在青山绿树丛中,没有任何装饰,开始连墓碑也没有。许世友因为是进行土葬的,不合移风易俗的要求,尽管经过中央特批,但为了减少负面影响,还是没有竖墓碑。直到许世友逝世一年后,时任中顾委副主任的王震出面提出,在许世友墓前竖立一块石碑,碑上不冠职,不记功,不叙史,只镌刻“许世友同志之墓”七个字。
责任编辑:小博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