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潘粤明魂牵梦绕的紫砂壶究竟有何等的艺术价值

  实力派演员潘粤明凭借在精品网剧《白夜追凶》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超高人气与流量,从而再次翻红。作为一位深具文艺细胞的演员,潘粤明可谓是个资深的紫砂壶玩家,甚至可以称之为发烧级壶友,何以见得?这从其在参与录制《非常静距离》《我们都爱笑》等综艺节目中足以窥见一二,潘粤明多次在节目中透露自己对品茶以及收藏紫砂壶的爱好,并且还在节目现场亲手泡起茶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节目配图)
  
  更能凸显潘老师玩壶段位的是4月22日他发表的一记微博:“连着两天拍枪战,震得耳鸣,隐隐记得昨天梦了把限量联名款的紫砂壶,赶紧抽空画出来,一会儿还要混战拍炸点万一给震碎了就想不起来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博配图)
  
  潘老师画的紫砂壶比例协调,棱角分明,既具有古拙的韵味,又具备当下紫砂壶秀美生动的灵气,这足以显露出潘老师紫砂壶资深玩家的身份。
  
  那么,让潘粤明魂牵梦绕的紫砂壶究竟有何等的艺术价值?为何众多收藏家们千方百计地真相追逐一件估值上千万的紫砂壶品?
  
  买壶以名为贵,以稀为贵。紫砂壶在各类文物艺术品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在拍卖会上被懂行的收藏家们拍走的价格也屡次飞升,名品紫砂壶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从留存的明清年代的紫砂壶作品到当代的紫砂文化的蓬勃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紫砂壶市场巨大的升值空间和潜力,以及紫砂壶本身独有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从紫砂壶制作本身来看,其造型精美、千变万化,材料选取、装饰取材尤为讲究。一方面,紫砂壶的形象结构堪称完美,注重从嘴、盖、脚等与壶身上下比例的整体协调;另一方面,紫砂泥料是宜兴特产,用其泡茶,使得色、香、味皆蕴,而泥绘装饰、雕漆装饰、描金装饰、绞泥装饰等装饰技法的综合运用更为紫砂壶造型增色添彩,进而呈现出美好的视觉感受和直观的良好体验。
  
  从紫砂壶制作技艺来看,其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多元化,可以涵盖多种艺术创作手法。无论是书画,雕刻,都体现出创作者的精湛技艺以及高深的艺术修养。此外,紫砂壶优越的制作性能,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同时考虑到质地和图案的统一和谐等,都是在保证紫砂壶优良实用功能和全面周盘考虑下精心雕琢出的制作技艺,因而每一件壶品都是工匠精神的完美体现。
  
  从紫砂壶丰富的人文意义来看,其内涵深厚,在国内外都属于独树一帜的艺术品,这不仅表现在壶艺创作大师全身心情感的投入,也表现在壶艺作品传输给壶友的精神感受。壶品即人品,壶艺大师的精神品质,价值观和处世哲学,都隐藏在其倾心制作的紫砂壶中,使观赏者在把玩中悟出真谛、产生共鸣,从而陶冶情操、启迪心理,不知不觉壶友的审美感受得到升华,艺术情怀油然而生。这种隔空传输,指尖触摸所带来的心灵的感悟,生命的思考往往更具强烈的吸引力,让收藏家们欲罢不能,这也是紫砂壶收藏的魅力所在。
  
  正如壶艺泰斗顾景舟对紫砂壶的评价:“造型形态完美,装饰纹样适合,内容健康向上,使用功能理想,制作技巧精湛,且艺趣盎然,雅俗共赏,使人把玩不厌、怡养性灵的,才够得上艺术层次的上乘,堪称传世杰作。”如今,爱壶、用壶、藏壶正成为文物收藏界的一个风口,如何把握这一风口进而在这一风口上优雅的起飞,成为收藏家们以及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话题。
  
  艺紫陶紫砂壶在延续传统紫砂艺术的同时,也不断勇于追求创新,一批又一批大师名人层出不穷,不断创造着古拙、精巧、文雅的名品紫砂壶,得以满足当代壶友的审美情趣。欢迎广大壶友同来交流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来企业宣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注意可能的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翊轩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