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走进京津冀
2018-06-20 15:50:39 已浏览次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北京市文化局牵头,联合大运河沿线7省市文化厅(局)共同主办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同时,为落实《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自2015年起,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门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都联合举办"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已成为三地的文化品牌活动。考虑到京津冀也属于大运河沿线地区,因此今年定为"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将于6月9日至13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

苏绣传人姚慧芬
本次活动以"流动的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大运河文化带8省市山水相连、民和年丰的传统文化魅力。这次展览,集合大运河沿线8省市之力,现场呈现12个省市的优秀传统文化,地理区域包括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展陈面积达9200余平方米,是近年来北京市举办的最大规模的非遗主题活动。
此次非遗展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作用,拓宽参与面,邀请国家图书馆等中央在京单位、体育局等北京市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北京服装学院等大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永新华韵等企业广泛参与,呈现社会各界共同助力非遗保护的浓郁氛围。
这次活动突破以往非遗展以作品展示和技艺展示为主的常规展示方式,可以通过实物展陈、风味小吃、舞台演出、香道展示、参与互动等实现观景、品味、听音、闻香、触物。

天津非遗"泥人张"
1号馆以"大运河上的文化传统"为主线,突出"运河文化",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即:传统,薪火相传)"的作用,展馆内以大运河自南向北流向为展陈布置主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的"人(传承人)、艺(核心技艺)、品(经典作品)"作为重点展陈内容,与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各省市人文风物、自然环境相映衬,营造出大运河文化带非遗经典文化走廊景观。馆内将展示8省市与大运河相关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58项,近400件套作品,118位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青瓷技艺传承人创作青瓷作品
进入1号馆,你会看到一艘正准备扬帆起航的古船,由此开始大运河非遗之旅。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北京8省市展区按运河流向依次排开,各展区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选取凸显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人文风物、自然景观等标志性文化符号进行场景呈现,营造出大运河沿线地区各具特色又相互联动的文化情境。这其中既有西湖龙井、苏绣、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泥人张,也有首都市民不常见到的木拱桥传统营造、蓝夹缬、雕版印刷、传统造船等技艺。大运河沿线地区的传统文化精粹,将聚集于此,静待观众欣赏和畅游。

北京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志刚
通过1号馆和11号馆之间的室外景观廊道,大家完成时空转换,走下运河之舟,穿过文脉之桥,踏上时代之岸。
11号馆以"大运河畔的文化传承"为主线,突出"非遗传承",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即:继承,一脉相承)"的作用,以京津冀为核心,展示各地非遗保护的丰硕成果,呈现京津冀三地文化同源、大运河文化带各省市齐心协力、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动实践。馆内将展示7个省市(包括北京16个区)、78家企业、26所高校及中小学,总计127家单位的2200余件套作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技艺
展馆以通州潞河古城为展陈环境氛围营造主体,凸显通州作为首都城市副中心在大运河文化带中的重要历史文化地位。展馆将分为"京津冀非遗保护成果展"、"非遗与教育""非遗与文创""非遗展示互动""非遗展演"五大版块。
其中,"京津冀非遗保护成果展"版块集中呈现三地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情况,可以直观感受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非遗与教育"版块展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和"非遗进校园"两大非遗传承工程成果。
研培计划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首都优质高校资源为依托,为非遗传承人群提供为期一个月左右的集中研修研习培训,传承人群经历了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之后,进行艺术创作,他们的代表作品将在现场呈现。
"非遗进校园"将集中展示中小学生的非遗作品,孩子们在作品中融入了童心稚趣,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和活力,让厚重的历史可爱可亲。"非遗与文创"版块汇聚了以非遗为元素创新设计制作的文创产品,如"北京礼物"、首都博物馆文创产品、北京工美国礼、全球吉庆生肖设计等,以及非遗与科技、非遗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作品。"非遗展示互动"版块将呈现来自京津冀以及吉林、贵州、云南、沈阳7省市的展示互动项目,有精湛的传统手工艺,如彝族的刺绣、白族的扎染、苗族的蜡染和银饰锻造、满族的剪纸等,有绝妙的魔术,有烧脑的智力游戏,还活动筋骨的游艺活动。
大运河流经地区的戏曲都具有浓郁地方特色,邀请了来自8省市的各类剧种参演,并进行细致编排,将其集中惊艳亮相。同时,具有北京特色的口技、傅氏幻术、北京皮影戏等项目也会携新作与大家见面。
活动将通过1号馆、两场馆间的室外景观廊道和11号馆,以"船、桥、岸"的脉络为大家呈现大运河沿线五彩斑斓的传统文化画卷。通过此次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满足多元精神文化需求,为广大群众提供学习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空间,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认同感与幸福感;在寓教于乐中探索和推动京津冀及有关省市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动保护工作,共同讲好大运河故事,传播好大运河声音,共同展现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保护在新时代的新形象、新作为。
责任编辑:小博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