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座驾”
现代社会,汽车、高铁、地铁等交通工具十分便捷,但是在古代,出行工具一般就是马匹或者马车,但是这种畜力车的样式却很多,现代人可能想象不出来。在中国传世的绘画作品中,关于马车的描绘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就通过古人的妙笔丹青,一窥先人的出行“座驾”,感受一下古人的聪明智慧。
轺车
汉代到魏晋时期,主要的马车被称之为轺车,是一种非常轻便的交通工具。
轺车,是古代的一种轻便车。一般来说轺车是由车轮、车轴、车舆和伞盖等组成。而且,车在组装完成后涂漆,亦即所谓“鞔之以革而漆之”。
其前身是商朝与周朝打仗时的主力战车——轻车。《释名·释车》:“轺车,轺,遥也,远也;四向远望之车也。”即是四面敞露之车。《墨子·杂守》:“为解车以枱,城矣。以轺车,轮軲,广十尺,辕长丈,为三辐,广六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司马贞 索隐:“谓轻车,一马车也。”
其优点是马儿跑得快,但座位少,雨打风吹有些麻烦。
到了魏晋时期,轺车车厢两边变得高了一些,大了一些,伞盖也变得华丽。大家熟知的《洛神赋图》中,就有这样的描绘:
《洛神赋图》中乘坐轺车的曹植
安车
到了南北朝,人们对车的要求又有了变化:我又不去打仗冲锋,车要那么高的速度干吗?舒适才是最重要的!于是,那种有封闭式车厢的“安车”开始受欢迎。
秦汉时期也有安车,到了魏晋,战乱频繁,“礼崩乐坏”,也没人修路,马拉车太快容易颠簸,再加上天天打仗,马越来越少,所以那时候的安车一般用一头牛拉。
《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退休)……适四方,乘安车。”汉郑玄注:“安车,坐乘,若今小车也。”官员告老,或征召德高望重的人,往往赐乘安车,这是一种优礼方式。安车多用一马,也有用四马的,那是表示特殊的礼遇。
南北朝到唐朝的壁画中,这类的牛车非常多!
唐朝墓葬壁画中的牛拉安车
马轿车
到了宋代,贵族开始对乘坐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从宋代开始,富人们更喜欢用轿子代步,而且出现了用牲口驼载的马轿,兼顾舒适和速度。
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就出现了马轿。
清乾隆时额驸拉旺多尔济为蒙古亲王,娶了乾隆帝的固伦和静公主,授固伦额驸,就是民间俗称的“驸马爷”。
每次跟着皇帝车驾出行,拉旺多尔济乘一顶极特殊的“四马轿”。这轿子用四匹马驮在马背上,四个仆人另外乘四匹马驾驭这顶轿子,马鞭一挥,转瞬之间,马轿已在数里之外了。马轿一般都是用两匹马,驸马爷的四马轿虽然速度是快了,但是操控起来会非常复杂,不是驭马的行家是玩儿不转的。
清摹本《清明上河图》中的马轿
客货两用车
要了解古代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两幅画可以说得必看,一幅是《清明上河图》,一幅还是《清明上河图》。只不过,一幅是宋代的,一幅是明代的。一幅画的是宋朝的汴梁,一幅画的是明朝的苏州。
这两幅画中,都有对百姓乘车代步的描绘,不过那些车都是“客货两用”,有点类似于咱们今天的皮卡:
明仇英绘《清明上河图》局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