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堂醒木的小知识

惊堂木是一块长方形的硬木,因其一响之下满堂皆惊,具有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的作用,故而得名。除此之外,又有醒木、气拍,或界方、抚尺等称谓。比如在《平妖传》第十五回中,就有“瞿瞎子当下打扫喉咙,将气拍向桌上一拍”的记述;而在人教版语文课本《口技》中,“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句更为读书人所熟悉。

根据历史记载,惊堂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使用了。它的选材相当讲究,以结实耐用为本,多为质地坚硬、纹理细腻的檀木、酸枝、黄花梨、鸡翅木、黄杨木等名贵木材。此外,古人对其外形也有限制,如《国语·越语》中曰:“惊堂木,长六寸,阔五寸,厚二寸又八”;而明代永乐年间则规定,惊堂木净重应为“二斤十三两五钱四分”。两斤代表南北两京,十三两代表南七北六十三省,五钱四分则代表五湖四海,寓意深刻。

随着历史的沿革,上到“九五之尊”的皇帝,下至“三教九流”的艺人,惊堂木都曾为之所用。民间流传的诗歌《惊堂木》对此描述得惟妙惟肖:“君称龙胆凤翥妃,文握惊堂武虎威;戒规振坛僧道津,唤醒压方紧相随。”大意是说,皇帝使用的惊堂木称为龙胆,天子一拍,四海皆闻,权力至高无上;皇后用之称“凤翥”,以显高贵;文臣用之称“惊堂”,武将用之称“虎威”;到了和尚道士手中,则称“振坛”“戒规”;说书人称它为“唤醒”,医生则叫它“压方”。诸多称谓,意趣盎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惊堂醒木

图中所示的惊堂木,其长度为9.6厘米、宽3.2厘米、厚3.4厘米。从形状上看,该惊堂木属整块木料圆雕而成,为长方形,有棱有角,取“规矩”之意,作四层台式状。观察可见,其正上方刻有繁体行楷字“临安府正堂”,显示出这是清代衙门官员所用之物。再加上苍劲有力的字体入木三分,隐约可见字里头填过绿漆,更为难得。从整体上看,这件惊堂木包浆老辣、制作精良且保存完好,称得上是一件十分难得的把玩收藏之物

责任编辑:小旭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