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桂花发现红军长征战斗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桂花镇香楠村支书徐永香收集了红军驻地使用过的鼎锅、从井冈山带过来的扁担、开仓放粮留下的木斗和木铲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年敌军部队在山上构筑的工事。

  “贼抢圈子头,红军是对头。南坳放几炮,吓得屎尿流。”在泸州市古蔺县桂花镇高峰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知晓红军长征途经此地的历史,至今还有人记得当时村民给经过的红军编的这首顺口溜。

  近日,古蔺县政协“红色文化调研组”一行,深入到桂花镇调研,发现了红军当年在桂花场战斗过的战壕、工事墙等遗址,以及生活用品扁担、鼎锅等。这些红军留下的遗物,见证了当年发生在桂花场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战斗。

  轿子顶作战工事 隐蔽性好仍保存完好

  根据史料记载,1935年2月初(甲戌年腊月底),红一军团一师二师、红九军团从黄荆龙爪出发,途经桂花镇境内时,在南坳曾遭遇敌人的阻击。

  桂花镇高峰村一组和六组的交界处,有个山坳,当地村民称为南坳,这里是当年通往大寨到叙永的必经之路。

  5月26日,记者一行随桂花镇红色文化研究爱好者徐挺,前往当年红军长征路过和战斗过的南坳、轿子顶、石寨等地进行探访。深山密林间、悬崖峭壁上,记者一行穿过荆棘和草丛,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上见到了当年敌军部队构筑的工事。

  作为当年的军事要塞,轿子顶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战壕、堡垒工事、宿营基地至今保存还算完好。轿子顶上还留存着一条长40米、均宽1.1米、纵深3米的沟壑,这应该就是当年作战留下的战壕。

  从轿子顶上俯瞰南坳、火烧寨、风神坳,山下的动静完全可以一览无余。从军事部署上来说,这个地方算得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红军部队要顺利通过火烧寨,就必须先拿下轿子顶和石寨。据当地老人回忆父辈讲的红军故事:红军先遣部队到达南坳后,随即与轿子顶上的敌军发生激烈战斗。

  由于敌军居高临下固守石寨,红军多次强攻冲杀,均因地形不利而未能得手,双方对峙长达两小时之久。红军遂采取一部绕道侧攻,一部正面佯攻,同时调用炮兵猛轰石寨,终于攻下火烧寨制高点,击溃和歼灭了盘守石寨的敌人,从而使红军大部队顺利通过火烧寨。

  希望桂花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而除了山上留下的战斗遗迹,在桂花镇高峰村、香楠村三斗种、杨四坳、坪上等地,如今留下来的很多老屋都曾经是当年红军的驻地。

  红军3天3夜经过桂花场,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近年来,桂花镇香楠村支书徐永香,还在附近的村子里收集了很多红军留下的遗物和用具:红军驻地使用过的鼎锅、从井冈山带过来的扁担、开仓放粮留下的木斗和木铲……他说,如果能把桂花镇打造成一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捐献给博物馆。

  古蔺县政协“红色文化调研组”成员王海清认为,桂花镇发现红军战斗遗址和留下的遗物,弥补了泸州市对红军穿越黄荆原始森林的研究空白,尤其是目前都还保留完好的战壕遗址,在整个长征线路上都是罕见的。其炮弹壳、分粮用的斗具、红军挑担等,均具有十分珍贵的文物价值。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