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拱墅:以文化规划为抓手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2018-05-28 22:32:19 作者:杨于佳 来源:中国文化报 已浏览次
运河千年流芳,拱墅自古繁华。浙江杭州市拱墅区位于大运河南端,12公里运河穿境而过。21年来,立足于域内丰富的文化遗产、深厚的文化底蕴,拱墅不断推进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打响了“运河文化看拱墅”金名片。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拱墅区更是抓紧机遇提出“建设运河沿岸名区”目标,全面实施“文化引领”战略,今年初,在对全区的现实基础、发展环境等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和深入分析基础上,制定并出台了全省首个区县级文化发展规划《拱墅区文化发展规划(2018—2021)》(以下简称《规划》),重点聚焦在拱墅的文化遗产(主要是大运河)和大运河文化品牌上。通过对大运河文化带未来发展的规划,准确定位拱墅的文化主题,提出了“全面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到2021年努力建成大运河文化带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使运河拱墅段成为展示中华文明金名片的核心地带”这一目标。
以“三个转变”找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方向
“此次《规划》的出炉,将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产城人文’融合转型,把运河拱墅段建设成为展示中华文明金名片的核心地带。”拱墅区委主要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春光十里,不及运河流芳。运河拱墅区域坐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区域内有拱宸桥、桥西历史街区、富义仓3个遗产点,京杭大运河主航道、上塘河两条遗产河段)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半山立夏习俗两个项目,两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历史文化遗存点,还拥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刀剪剑、扇、伞等国家级博物馆,手工艺活态馆成为传承非遗手工艺的重要平台。漫步运河边的游客,或许遇见过民营文化体验点,它们或静立运河边,或处于街巷,或掩于竹林深处;它们或古朴,或时尚,或安静,或热闹,各有各的腔调。
《规划》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精准把脉,围绕着“小文化建设向大文化建设转变、无形文化建设向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建设并举转变、文化外延建设向文化内涵建设转变”,找准发力方向。明确了文化与科技、金融、教育、旅游、商贸、城建、体育、养老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文化+”实施路径,重点新建运河亚运公园、运河中央公园(运河大剧院)、运河体育馆、运河时尚发布中心、运河文化艺术中心等一大批以运河字号冠名的文化民生项目,打造民俗博物馆(乡愁纪念馆)、文化规划馆、基层文体中心、运河书房等文化体验点,使文化渗透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文化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同时,《规划》提出,要深入开展宣传引导,把大运河文化融入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使之成为拱墅人奋发向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和丰厚滋养。
依据《规划》要求,到2021年底,拱墅文化的空间总体格局将呈现“一带、一核、五片区、多点”特色。“一带”是指大运河文化带,包括大运河(拱墅段)主河道、支流河道及两岸的历史文化遗存、现代工业遗存、特色文化街区、公共文化设施及相关文创园区。“一核”是指以杭钢遗址与半山文化小镇为核心的文化重点发展区,包括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杭钢工业遗存及文化主项目地块。“五片区”是指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的五大片区:文创科技融合区、文创数字融合区、文创金融融合区、文创商贸融合区、文创智谷融合区。“多点”是指分布在全区的各类重点文化项目:公共文体设施、文化地标、历史文化街区、文创园区、特色楼宇等。
以“260项任务”紧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核心主线
对于工作、生活在拱墅的老百姓而言,未来3年家门口可能会有大变化。
“我已经仔细、反复、深入地看了《规划》,其中所提及的项目、措施,贴近基层实际,很是振奋人心。”拱墅区拱宸桥街道文化站原站长裘熙春说,文化规划部分提出的文化场馆建设是基层期盼已久的利好消息。比如,拱墅区的运河匠人馆面积达3000平方米,文澜社区的文化家园已经建成,估计未来3年会有专职文化专管员充实到各个社区去进行管理。诸如此类场地、人员的落实,将极大推进文化事业,令基层文化人欢欣鼓舞。
千里运河杭州止,运河南端在拱墅。要围绕潺潺流水打造成核心地段,地标性文化设施不可或缺,运河亚运公园正是其中之一。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举行时,这里将承办乒乓球和曲棍球比赛。赛后,还将根据大众体育需求对公园的功能进行调整,周边居民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对一些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也将持续保护提升。桥西、小河直街、大兜路三大历史街区的提升改造、业态调整,增强了街区的活力和人气。祥符桥、运河湾两大历史街区的风貌保护已提上日程,保留原街旧巷和原民居的风貌肌理。丝联166、LOFT49、乐富智汇园、元古创意园、浙窑陶艺公园等文创园区将打造升级版。数字内容产业正在蓄力勃发。此外,与大运河相依而存的半山历史文化遗产也将焕发新生,望宸阁已然成为半山文化地标,显宁寺、战国墓、水田畈遗址等历史古迹启动保护修复,打造“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推进“诗意半山”文化小镇项目建设。
生活水平越好,人民就越懂得生活、享受生活,不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更要看画、赏花、听戏、读书,且要看、要演。拱宸桥的“民星大舞台”已连续3年每周演出一次,都是老百姓唱主角。
《规划》里细细分类的260项文化任务,特别是“提升一批文创园区、建设一批文体设施、打造一批文化地标、改造一批文化街区、深挖一批文化遗存、引进一批文化名人、形成一批文化品牌、举办一批文化活动、培育一批文化论坛”的“九个一批”文化项目,分类别、跨领域、接地气、明内容、严要求,紧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核心主线,确保《规划》落地见效。
以“拱墅故事”吹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南端号角
春走大运、夏品民俗、秋逛庙会、冬赏花灯,一年四季的运河,一年四季繁花似锦、好戏连台的拱墅文化故事。拱墅文化正在以细雨润无声的方式,向国人、向世界传递运河的声音,展示运河的形象,给前来杭州、驻足拱墅的每一个人,留下难忘的文化记忆。
2018年新年伊始,正在参加“走大运”活动的拱墅区和睦街道健身气功站站长伍卫红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18中国诗歌春晚、新春送福、香积梵音、“运河之声”吉他专场及新春朗诵会的举行也获得百姓频频点赞。
一月春雷响,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成立,“留住乡愁记忆”老物件展在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展出,百余件老物件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百姓参观。
阳春三月,江苏省非遗文献馆二十四节气借阅卡首发,传统工艺进社区正式启动。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以及非遗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分享如何让非遗走进社区、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非遗真正地活起来、传下去。
暮春时节,“阅读新时代 书香润名城”拱墅全民阅读节启动。首批6家运河书房授牌,市民阅读又有了新的去处。
5月5日,立夏,以“运河文化 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8年大运河文化节系列活动拉开序幕。70年前“送春迎夏”习俗再次生动上演,首届中国大运河沿岸区县合作论坛发出了加强运河保护合作的“杭州共识”。新华社、《人民日报》纷纷对此进行报道。
初夏拱墅,全国皮划艇巡回赛将在西塘河上演;盛夏拱墅,还将迎来“青年汉学家研培计划”的外国友人;金秋拱墅,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将开启6天的美妙旅程。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