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博:在无声的世界里感受文物的魅力

  5月20日是第28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如何让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可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浙江省博物馆早有这方面的意识,并且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服务,让残疾人在博物馆里能找到适合的学习体验。

  5月17日下午,杭州聋人学校14名九年级的学生走进浙江省博物馆,在讲解员与手语志愿者的带领下进行了体验学习。通过这段特殊的博物馆之旅,他们在体会到文化和艺术的魅力时,也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在无声中感受陶瓷文化

  在前往博物馆的路上,杭州聋人学校的学生坐在车上就比较兴奋。

  “与邻座的学生沟通中得知,他是第一次去浙江省博物馆,可开心了。”郭怡君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志愿者。这次,她与另8名学校志愿者一起参与这次志愿服务。她说,先前所学的几个简单手语不够用,但是,最后在纸笔的帮助下,沟通还是挺顺利的。“有个学生还告诉我,他在手机上查询到浙江省博物馆在西湖边,他觉得这个博物馆一定很美,也羡慕博物馆能够在美丽的环境中。”

  杭州聋人学校带队的汪淳老师介绍,参与这次活动的学生大多数从未来过浙江省博物馆,所以心里都很期待。

  浙江省博物馆安排学生参观了陶瓷馆。从史前陶器到明清后期的陶器,学生在无声的讲解中,不仅看到了这些陶器的外观,也学习了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

  学生黄家汇激动地打着手语告诉同伴:“大开眼界!以为只是进来看一看,没想到还能‘听’到专业的讲解,学到知识。”他还“说”,与陶瓷馆相见恨晚了,因为学校有开设陶瓷制作的选修课,之前以为没有什么意思就没有报名,参观完以后觉得自己错失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在动手中感受制陶工艺

  “没事,我们今天安排了一次体验课。”浙江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学生,参观结束后可以前往文澜阁,跟着工作人员一起用软陶制作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玉琮王,这是一件良渚时期最大的玉琮。

  一张普通白纸、一块纳米软陶、一把手工刀、一支笔、一瓶水,就可以制作出玉琮王?看到体验桌上准备的材料,学生的眼神中充满了惊讶与好奇,有些调皮的孩子摸摸软陶,再看看摆在桌上的“玉琮王”成品,他们好奇地打着手语“问”:可以吗?

  工作人员将一件成品的DIY“玉琮王”让学生传阅观察一下,随后就开始“讲解”制作方法,并且让学生跟着一起做——软陶按压成长方体,围着笔包一圈,变成了一个中部通透的圆柱体。为了保持软陶的光滑,需要在表面上均匀地抹上水。方中带圆造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度却不小。工作人员说,考虑到“讲解”的特殊性,每一步指导制作的时间更长一些,而且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他们还制作了相应的制作步骤图示,供学生参考。

  约半小时后,之前的软陶在学生们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作品,有的同学在制作过程中更是精益求精,用牙签小心翼翼地把不平的地方磨平;在圆柱体上用牙签和刻刀精雕细琢,仿佛真的在完成一件艺术品。

  “这些孩子真的非常聪明,他们的作品真的已经很棒了。”工作人员说,虽然他们听力不好也不会说话,但是他们的手工作品丝毫不输常人,而且自我要求还挺高的,在作品接近于完成后,还会拿着样品不断揣摩、观察,然后修改作品力求完美。

  学生习道明的作品,得到了工作人员的好评。他告诉记者,第一次接触制作陶艺作品,感觉还不错,学起来并不是很难。他对自己的作品还是比较满意的,他说这件作品的制作对他来说难度不高,回学校后他会参加这类课程,继续钻研这个技艺。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