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古稀老人藏上千年珍品 愿望:找好人家收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从瓷器烧成迄今已有一千七八百年的历史,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公元世纪时期起,精美实用的瓷器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经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把瓷器输往亚、非、欧、美不少国家。我国的瓷器精美绝伦,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是东西方学者研究的世界美术课题。我国瓷器具有薄薄的胎体,美丽的纹饰、白润的釉子,使欧亚皇室贵族为之倾倒,从16世纪起,中国瓷器就身价百倍,成为欧洲皇室、贵族心爱的生活用具和室内装饰品。
  
  笔者在研究古瓷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广西收藏家老张,据张老介绍,他是一个退休干部,从事收藏三十多年,主要收藏的宋元明清瓷器一千多件,金银币二百多枚,田黄印章一百多,其中大部分都是田黄冻,玉器大大小小有几百件,满绿的手镯偑件也不少。还有金佛像一百多尊,其它杂项一大批。
  
  为此我们请教了行业一些专家,都表示古瓷器一直是中国古文化的一张名片,让世界陶醉,但是现在很多藏家喜欢收藏,但是不懂得鉴别,往往买了很多赝品,还有民间一些土专家,装腔作势,也坑害了一批人,那作为民间收藏的爱好者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玩收藏呢,一位专家给了我们几点建议。
  
  专家表示,一定要要学看独有特征,时代独有特征就是要学会读懂这件瓷器的历史背景,最起码要知道每个朝代的基本特点。
  
  例如:宋代汝窑,它的特征是香灰胎,芝麻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宋天青汝窑四足洗
  
  规格:高3cm,长14cm,宽10cm
  
  来源:广西藏家旧藏
  
  窖藏传世珍品,器型经典,做工精美,天青釉清爽宜人,釉色温润如玉,沧桑古朴,老气十足,千年蛤蜊宝光耀眼夺目,乃极为珍罕之宋汝窑上品,十分难得之珍品,历经千年至今保存完好堪称凤毛麟角,珍稀古美,殊为珍贵,极具观赏、研究与收藏价值。
  
  例如元青花独有的橘皮纹,铁锈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元青花八棱梅瓶(一对)
  
  规格:高46CM,口径6CM,足距14CM
  
  来源:广西藏家
  
  小口,丰肩,缩胫,体态优美,胎体厚重,造型端庄大气,桔皮纹釉面青白,白中泛青,满施青花纹饰,青花浓艳,宝石蓝中泛紫,青花浓艳处有黑斑,晕散,釉面下凹,可见铁锈斑和锡光。整体给人高贵典雅,不愧是元青花中的代表器型,这件元青花应为元代精品。
  
  例如宣德款的浑厚凝重,古朴典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宣德款青花海水云龙纹束腰瓶(一对)
  
  规格:高43cm,口径9cm,足距19cm
  
  来源:广西藏家
  
  此瓶小口平沿,颈细短,瓶身束腰,体型隽美,胎体厚重。通体青花为饰,绘海水云龙纹,绘画高超,所绘龙纹为五爪,龙身雄健壮硕,爪牙锋利,富有生气,青花色泽浓艳;此器胎骨细腻洁白,釉质滋润透亮,釉面肥臾,极其漂亮,肩下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存世罕见,弥足珍贵。
  
  例如永乐瓷器的精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永乐款青花鱼藻花卉纹果盆(对)
  
  规格:高4cm,长22cm,宽18cm
  
  来源:广西藏家
  
  此器型端正大气,胎釉肥厚,犹如堆脂;深壁外撇,整体呈花瓣状,绘饰卓绝悦目,柔光温蔼,沦肌浃髓;青花典雅高贵,晕染自然;鱼藻纹绘画风格浑厚凝重,奔放豪迈,生动传神;外壁装饰宝相花。绘画风格承袭元代典型样式,层次分明,富丽雄浑,豪放不失典雅。虽然经过几百年的传承,至今仍完美无损,实属难能可贵。
  
  鉴赏,“鉴”是辨伪,“赏”是欣赏。“鉴”是“监”字的简写,监为商周时期的一种造型类似大盘的青铜器,直径达六七十厘米,里面盛水,当时没有镜子,古人就在青铜监里放满水当镜子照人影。“赏”是学习的过程,学乎上,得乎中;学乎中,得乎下,故欣赏有历史、艺术和经济价值的标准器尤为重要。初学者要看正规博物馆的展品和图录,在有了比较牢固的基础后,再进入市场,这样才能有辨别真伪的能力。
  
  据笔者还了解到,这位广西张姓藏家收藏了几十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给这些藏品“安一个家”,也就是筹建一个小博物馆,也算是对毕生收藏有一个交代,文中四件藏品均可以交易,也为建博物馆筹资,由于年纪较大,如果有兴趣的藏友可以到家里去实地看看,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张先生的藏品,欢迎联系下面本人的电话,你想知道的,我都会如实的介绍给你!
  
  中国陶瓷凝聚了中国人的心路历程,既是中国民族心理和审美心理的凝聚与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陶瓷在满足中国人民自身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风采和魅力。陶瓷是世界的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的不朽篇章,陶瓷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来企业宣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注意可能的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娜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