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玉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石器 良渚文化

 

  1984年浙江余杭钟介出土

 

  直径17.6厘米、孔径5.2厘米

 

  璧是良渚文化最有特征的玉器之一,在大墓中经常与琮、钺等构成固定的玉器组合。《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这里的“肉”与“好”分别指代玉器的实体与中心孔。良渚文化的玉璧多为规整的圆形,中心孔径小于器体,在璧类器物中比较典型。除了礼器功能外,璧还是权力、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良渚文化的反山墓地,大墓内玉璧最多可达数十件,它们与其他玉器分置于墓主身上不同部位,玉器功能十分强化,显然形成了系统的使用制度。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