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陈氏用创新守护传统技艺
2018-05-18 13:36:35 作者:贾钊 陈键兴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已浏览次

陈万能的儿子陈志升在“万能锡艺馆”介绍锡艺雕刻作品。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锡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青铜器中即有锡的成分。可如今,锡器早已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必需品,锡匠这个行当也日渐没落。不过,在台湾中部的鹿港小镇,有一个家族代代传承这项技艺,并在传统锡器基础上,开拓新题材、创造新技法,推出了别具一格的锡雕艺术品。
在闽南话中,“锡”和“赐”同音,寓意吉祥赐福。因而锡器得以广泛应用于闽粤一带的庙宇宗祠和婚丧嫁娶,富贵人家也会选择锡制的日常用具。后来,锡器文化和打锡的手艺也随着闽南先民渡海来到台湾。
鹿港的陈万能家族祖籍福建同安,清末来台落脚嘉义鹿草,后来扎根鹿港。陈万能1942年出生,14岁起跟父亲学艺,是家族锡艺第三代传人。父母在他年轻时相继离世,兄姊各自谋生,无人继承家业,陈万能也几度转行谋生。
1959年,陈万能偶然发现家传的从福建带来的寿山石制锡模具,心生感念,决定不让祖传技艺在自己这一代失落。
但是,当时台湾工业化兴起已大大改变了锡器市场。因材料缺乏,含铅量高的锡铅制品给人们留下易泛黑和易垮的坏印象。铝、不锈钢等新材料也逐渐成为批量加工日用品的主流。
陈万能只能给这门手艺寻找新的出路。1968年,他创造性地把祭祀用的锡制柑灯和龙烛台整合在一起,龙身以手工立体雕塑,工法别具一格。他把龙柱柑灯带到台北去卖,虽经周折,但收获了肯定,鼓舞了信心。
1979年,“万能锡铺”在鹿港开张。陈万能也逐渐在探索新工法、新题材的路上越走越远。他的题材不再限于制作香炉、烛台,而是探索锡雕艺术品新门类。从十二生肖到熊猫、孔雀,件件栩栩如生,动物皮毛的纹理和质感让人无法相信是锡制品。后来,他的作品也受到学术界和收藏界认可,被誉为台湾锡艺代表性人物之一。
2005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前,向“万能锡铺”订购了多件“伴手礼”,其中锡雕“牡丹凤凰”后来被赠与北京大学。陈万能还曾向位于泉州的闽台缘博物馆赠送锡雕“居家和乐”。
在传统基础上力求创新并不容易,陈万能的做法也曾遭到同行非议。不过,他坚持认为传统工艺要在创新中延续,今日的传统其实就是昨日的创新,今日的创新也将成就明日的传统。泥古不是真正的传承,反而会让传统被时代淘汰。
在他看来,工艺是生活中产生的东西,生活中用得上才有发展空间。工艺家要随时代而变,才能延绵不断继续创作下去。
陈万能的儿子中,三个子承父业。三子陈志扬还曾赴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求学,回台后又进入台南艺术大学攻读,目前是成功大学创意产业设计研究所博士生。
陈志扬和父亲共同创作的锡雕“佛教四大天王·风调雨顺”,突破传统造型范例,大胆借鉴了西方雕塑中人体肌肉线条的呈现手法。而他自己创作的西瓜和哈密瓜造型茶叶罐几可乱真,融合青铜、黄铜等金属材质做成的山水题材容器则极富现代感。
“万能锡艺馆”一层展出着陈万能父子的诸多作品,陈志扬和弟弟陈志升逐一介绍。作为新一代传人,他们都认为,所有创新都是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做出的。
无论从作品题材、寓意或是故事和细节,陈家的作品里都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陈志扬和陈志升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再现传说人物的造型、服饰、兵器和神兽形态,创作者需要经常查阅各种典籍,并从庙宇、字画和各种雕塑作品中多方求证。在十二生肖系列作品中,每一件都表现一个中国古代故事,比如牛是老子骑牛,虎为武松打虎,鸡为闻鸡起舞。陈万能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