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子《青花帝国》:走访瓷器故乡景德镇 揭开青花背后历史面纱
2018-05-17 11:52:22 作者:杨晓升 来源:北京晚报 已浏览次

印象中,江西是散文创作颇为活跃的省份,而江子是江西散文作家中的佼佼者、甚至称得上江西散文创作队伍中的领军人物。近读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江子的长篇散文新作《青花帝国》,感觉这是一部像青花一样散发着历史文化艺术气息、值得反复品鉴、研读的力作,它温润、典雅、端庄、高贵、熠熠生辉,读来令人迷恋、陶醉。
古往今来,陶瓷凝聚着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悠久、灿烂的物质见证,它包含了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而且其塑造的过程与中国人的五行——水、土、金、木、火之念高度对应;与此同时,它又是与人类活动、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联系最紧密、最久远的器具,具有广泛的认知度。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百姓生活的密切联系,使这部作品首先在题材上拥有隽永、厚重、典雅的气质,同时又具有广泛的关注度。
《青花帝国》虽然是一部文化历史散文,但全书一开始便采用讲述(故事)而非叙述的方式,以景德镇陶瓷业和青花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主线,从景德镇艺人受命制作大龙缸谕旨入手,牵出上至皇帝、督陶官,下至画师、工匠、收藏家、帮会等陶瓷业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各色人等,形象地再现他们的人生故事,描绘他们的不同性格和不同命运,以此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青花曲折独特的发展历史、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全书脉络清晰、条理清楚、意蕴丰富,场景广阔多样、人物形象生动多彩。尤其是陶瓷工匠童宾和督陶官唐英的形象,更是令人读后印象深刻、掩卷难忘,前者神秘生动、充满传奇色彩,童宾的身上凝聚着陶都民众深厚的情感与青花般光洁的信仰;后者睿智开明、体恤民情、亲近百姓,而且才华横溢,唐英的形象丰满高大、令人尊敬,与书中最初出现的那位凶狠歹毒、逼死童宾的督陶官潘相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值得称道的是,《青花帝国》在生动地呈现青花瓷的文化历史的同时,自始至终洋溢着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作者对陶画、陶诗、陶艺、贸易与收藏等方面的描述,形象生动,独具魅力的文学意象和文学描写随处可见,譬如:“艺术是陶瓷碎了依然怒放的一朵青花”;“青花瓷滚圆雄浑的外形,既是疆域辽阔的元朝威震四方、天下统一的隐喻,也是滋生万物母体的象征”。再如,描写在开掘墓穴时的刘研究员:“刘研究员看着无言的大地如同黑漆,他疑心茫茫黑夜中的大地,何曾不是一个巨大的墓穴,山川河流、草木禽兽、水月镜花皆是它的怀抱之物,是它的秘密宝藏。……悬在天空的启明星依然闪烁不已。它或许洞察了历史深处的秘密,可它守口如瓶,从来不置一词——它是不是历史向着未来的一只眼睛?”“那些窑藏之物终于从长久的沉睡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睁开了惺忪的眼睛。它们身上的花朵,也全都展开了花瓣。”孤寂艰难的寻宝经历,在作者生花的妙笔之下形象动人,这不由让我联想起徐迟当初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对主人公陈景润攻克世界难题的描写。优秀的文学就是这样,往往让枯燥艰涩的描写对象“起死回生”、活色生香,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