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阳关:我国正式开展阳关考古调查

  记者日前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阳关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项目2017年9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联合考察队目前已经开始了调查勘探工作。“阳关在哪里”这一千年未解之谜,或将因此揭开。

  阳关是汉王朝与西域区隔的重要地理标志,丝绸之路的必经关隘。汉武帝时期,“列四郡、据两关”中的“两关”指的就是阳关和玉门关。在《汉书》中,西域三十六国与汉王朝的距离都是以阳关为基准,如鄯善国楼兰城“去阳关千六百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历代文人的笔墨浸润,更使阳关这一地理名词,成为人们承载边关哀愁的文化符号。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俊民介绍,自唐以来,人们对阳关位置的记录和探讨未曾间断。但由于不同文献出入很大、缺乏确凿证据等原因,阳关的位置始终没有形成共识。上世纪30年代起,中国考古工作者开展了相关工作,但始终没有寻找到阳关的“真身”。

  2015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阳关进行了初步调查。2017年9月,“阳关遗址考古调查与2017年10月至11月,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和兰州大学环境资源学院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启动考古调查。

  张俊民说,遗迹已被黄沙掩埋千年,考古难度较大,仅靠地表情况难以获得有效信息。此次考古调查中,联合考察队除了全面梳理前人研究成果,还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寻找阳关的位置。

  目前,联合考察队对南湖周边,特别是古董滩、红山口一带进行了无人机航拍和实地调查。在古董滩的全面航拍,取得影像6000多张,可以生成1:500和1:1000的电子地图。

  考察队完成了40多处疑似影像点的实地核验,排除了有可能是古道、长城、烽台和壕堑的地点,确认了几处古代水渠、耕地和村庄遗迹。此外,他们还采集了40余件测年标本,这为进一步认识疑似点的时间、判定疑似点的属性提供了直接佐证。

  据悉,相关工作还在继续。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