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前星门现无汉字斗匾?工作人员:摘下修缮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友担心故宫前星门斗匾上的汉字脱落或被盗 摄影/本报记者 屈畅

 

  近日,有网友在故宫参观时发现,毓庆宫正门前星门上斗匾的汉字不见了。故宫博物院官网信息显示,毓庆宫系康熙皇帝为皇太子允礽所建,乾隆、嘉庆、光绪等皇帝都曾在此居住。1月1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探访发现,故宫前星门斗匾上汉字的位置,只剩下一些金色的痕迹。对此,故宫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斗匾上的汉字从去年年初就取下来了。目前,毓庆宫整体在修缮,尚未对公众开放,斗匾上的汉字也在维护中,等将来毓庆宫整修好对外开放后,汉字会再安装回去。

 

  事件


  康熙太子居所斗匾上汉字“消失”?

 

  “为什么故宫的牌匾上没有字呢?”近日,有网友参观故宫时,发现故宫钟表馆西侧墙上的一处琉璃门上的匾额有些奇怪。“一般的匾额上都有汉字,这块匾额上的汉字怎么不见了?”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网友所说的“没有汉字”的匾额,出现在故宫内廷东路毓庆宫的正门前星门,是康熙皇帝特意为皇太子允礽建造的。1月11日下午,北青报记者在前星门前看到,前星门包括斗匾在内的很多构件都已经过修缮,漆面很新,但斗匾左侧的汉字的确消失了,只留下几行金色的痕迹。

 

  目前,前星门前的区域属于故宫的开放区域,但前星门并未开启,前星门背后的毓庆宫尚未开放,透过前星门的门缝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些修缮工具。

 

  回应


  工作人员解释称汉字被摘下修缮

 

  北青报记者询问故宫工作人员获悉,至少自去年年初开始,前星门斗匾上的汉字就被拿走了,“可能是为了刷漆将字摘下来了,字摘下来后还会重新描,每一步工作都是有安排的。”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早在一年前,就有一些网友注意到前星门斗匾上汉字消失的情况,当时有网友认为这些文字可能是脱落了,也有网友担心汉字是否被盗。

 

  另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斗匾上的汉字是摘下来进行修缮了。她介绍,此前毓庆宫进行修缮,从那时候开始,三个汉字就一直没有再装上,可能要等毓庆宫区域重新开放就会把字装回去。但她表示,不清楚毓庆宫区域的具体开放时间。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主任王子林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近百年来,毓庆宫建筑群多被空置或作为库房使用。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多次对毓庆宫进行保养、维护,并于1953年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半个多世纪以来,毓庆宫没有再进行过大修。此次修缮前,毓庆宫区域各处有不同程度的损坏。2014年8月,故宫博物院开始对毓庆宫进行保护修缮。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修缮完成后的毓庆宫区域,将作为故宫一个新的展览空间对公众开放,古建筑验收以后会开始修缮可移动文物,之后逐渐开始在毓庆宫区域恢复原状陈列。

 

  内存


  曾有乾隆、嘉庆等多位皇帝在此居住

 

  资料显示,毓庆宫是由长方形院落组成的建筑群,前后共四进。正门前星门,门内为第一进院落,有值房3座,西墙开阳曜门与斋宫相通。过院北祥旭门为第二进院落,正殿惇本殿,东西配殿各3间。

 

  毓庆宫最初是康熙年间特为皇太子允礽所建,后作为皇子居所。乾隆皇帝12岁到17岁间一直居于此宫。嘉庆皇帝5岁时曾与兄弟子侄等人居于此宫,后迁往撷芳殿,乾隆六十年(1795年)即位后又迁回毓庆宫。同治、光绪两朝,此宫均作为皇帝读书处,光绪皇帝曾在此居住。

 

  毓庆宫内装修极为考究,尤其是后殿内以隔断分成小室数间,其门或真或假,构思精妙,素有“小迷宫”之称。

 

  文/本报记者 屈畅 实习记者 张曜麟

 

  线索提供/付女士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