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窑香塔小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里所讲的香塔,不是位于摩洛哥的古城马拉喀什的标志——高达六十六米的马拉喀什香塔,这座塔建造时掺入九千六百袋香料而至今芳香飘溢;也不是中国古代寺庙里以香和泥而造成的塔型建筑物;当然,更不是现今世面上可以买到的用盘香盘旋成塔状的香塔。然而,我在这里介绍的邛窑香塔和上述香塔在历史上、在文化渊源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民国四年商务印书馆印刷、发行的《辞源》对“塔”是这样解释的:“以砖土为之。形高而锐。或五级七级。至十三级而止。其制始于西域。传入中国。多建于佛寺之内。本名浮图,亦曰浮屠。”

 

  由此看来,香塔在历史上确实是与宗教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四川有史以来就是宗教文化十分发达的地区。唐宋六百年,四川不仅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陶瓷业的发展也达到历史的高峰。适应唐宋时期宗教文化发展的需求,邛窑创制和烧造了数量极大的宗教陶瓷器物,如各种菩萨造像、佛像、油灯、香炉、烛台、净瓶、化缘钵等。

 

  香炉的种类、形制繁多,有单色釉的、彩绘的、三彩的;造型有:鼎式炉、筒式炉、盆式炉、杯式炉、盘式炉、钵式炉、鬲式炉等等;常用装饰:有鱼耳、鼓钉、莲瓣、八卦等;足:有三足、四足、五足、葱管足、兽形足、头像足等等。

 

  除香炉以外,还有一种奇特的焚香祭祀用具——香塔。笔者查阅了不少关于古代陶瓷的词典,未见“香塔”一词,仅就笔者所知所闻,在四川以外的地区,至今尚未看见像香塔一类的器物。

 

  这类器物,一般呈等腰三角形锥体状;据笔者所见,高度有8厘米、5厘米两种;塔身分别设有1个、3个、5个、7个、9个、11个、13个孔洞,皆为单数,不超过13个,供插香所用,无论大小,塔的顶部总有一个空洞。古代祭祀,人们燃香以一、三、五为吉利,由此观之,插香孔洞的设置也是充分体现了这种理念的。

 

  这类器物的胎釉装饰多样,有单一釉色的、有刻、划花的、有彩绘的,还有素胎印模制的。

 

  因为,这类器物的造型似塔,亦为宗教祭祀焚香器具,故命名为“香塔”。香塔也就是供焚香用的塔形香插,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置放在炉盘上使用。

 

  总之,香塔是一种方便香客使用的具有古代四川特色的焚香器具,是邛窑工匠的艺术创造。至今,笔者尚不知道全国其他唐宋瓷窑是否烧制过这样有意思的焚香器具。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