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片轰炸”:中国空军远征日本撒传单
被日军轰炸的汉口(资料图片)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为保卫武汉,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广大地域,与侵华日军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厮杀。此战对中国抗战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内外形势正朝着中国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从世界范围看,世界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力量之间的斗争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德、意加紧干涉西班牙内战,德国入侵奥地利,并染指捷克苏台德区。日本开始进行“北进”侵苏的战略试探。英、法、美等国为自身利益实行绥靖政策,在亚洲,对日本侵略采取姑息甚至纵容政策。但中国近一年的艰苦抗战,打破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也对英、美、法等国产生了震动。
从国内形势看,经过近一年的英勇抵抗,中国军队不断消耗日军有生力量,有效迟滞了敌人的进攻。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向敌后奋勇出击,整个抗日战场初步形成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战略格局。
从日本方面看,日军虽然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但并没有实现其“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七七事变爆发一周年的这一天,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在日记中郁闷地写道:“去年今日日中事变爆发以来,军事行动始终进展缓慢,与所谓速战速决之宗旨不和……回首过去,颇感当初计划有误,前途决不容乐观,感慨无量。”
双方均认识到此役将对自己的战略前途产生重大影响
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以及各国驻华使节均在武汉。为此,蒋介石发出了死守武汉的号召:“自从上海、南京失手,我们唯一的政治、外交、经济的中心在武汉,武汉绝不容再失,我们要维持国家的命脉,就一定要死守武汉,巩固武汉。”
日本为实施其“北进”战略,也急欲攻取武汉,认为占领武汉“就能支配中国”,可以切断中国西北和西南的战略联系,破坏国共合作,迫使国民政府屈服,是“结束战争的最好机会”。
为此,徐州会战甫一结束,双方便紧锣密鼓地展开军事部署。中国军队提出“应战于武汉之远方,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作战方针,强调“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进退为重,而在于自动地选择有利的作战地区,达成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之目的”。
日军方面,为达成迅速攻取武汉的目标,将14个师团部署在华中,占其陆军总兵力的41%.先后投入作战的兵力达9个师团、1个旅团、2个支队(相当于旅团)和2个野战重炮旅团、2个战车联队,航空兵3个飞行联队,各型飞机300余架,海军第3舰队各型舰艇120余艘,共约25万人。
以热血和生命演绎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抗战活剧
“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长江,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保卫大武汉!”这是会战期间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的《保卫大武汉》歌词,至今诵读起来依然使人热血沸腾。
广大爱国官兵以劣势的装备,英勇无畏地抗击着装备精良、凶残暴虐的侵略者,以热血和生命演绎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抗战活剧。
在田家镇保卫战中,第9师53团少尉排长袁次荣在全排战士阵亡的情况下,眼见阵地即将被敌人占领,拉响了唯一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第57师师长施中诚下令“誓与要塞共存亡”,将士们热血沸腾,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该师撤退时仅剩数百人。此战,日军伤亡近万人。
在万家岭战役中,第90师调集3个营组建了奋勇队,所有队员一律脱去上衣,光着脊梁。战斗号令一下达,奋勇队一鼓作气冲上山头。黑暗之中难分敌我,于是战士们只要摸着上身穿衣者,便默不作声上去就砍。一阵厮杀下来,阵地上留下了500多具日军尸体……万家岭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新四军军长叶挺专门发来贺电:“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更为振奋人心的是,中国空军第14中队在队长徐焕绅的率领下,远征日本长崎,散发传单100万份。其中一份传单上写道:“我们的使命,是向日本国民,说明贵国的军阀,在中国全领土上做着怎样的罪恶……尔再不驯,则百万传单一变而为万吨炸弹矣!尔其戒之。”
这是日本本土有史以来首次遭到他国飞机的袭击。这一“纸片轰炸”给日本人以强烈的心理震慑。
中国达成战略目的,将日军彻底拖入持久战的泥潭
1938年10月24日,为保存军力,国民政府下令放弃武汉。25日,中国军队及政府机关全部撤出武汉。27日,武汉失陷,会战结束。
对中国而言,会战虽然以武汉失陷、战役失败而告终,但达成了“持久消耗”的战略目的,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将日军彻底拖入持久战的泥潭。
对日本而言,日军虽然占领武汉,取得战役上的胜利,但并未实现其战略企图。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指出:“15个月战争中,他的军力伤亡了数十万人,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与军用资财,毁灭了数百架飞机和百余艘军舰,支出了数十万万元经费,这个消耗在日本历史上是空前的。”
鉴于此,日军不得不改变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停止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改取以保守占领区为主的方针,逐渐转移其主要兵力打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
会战中,中国军队的出色表现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反响,美英等国开始援华。敌我友三方的变化,标志着中国抗战新阶段的到来,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