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贤内助:母教有素 不独父训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代名臣张英的一首诗,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可谓千古佳话,张英一生廉俭礼让的德行操守也堪为后世楷模,而在张英的身后却有一位鲜为人知的贤内助,她的名字叫姚含章。

  姚含章出身桐城名门望族,自幼读书明理,以贤淑见称,是远近有名的才女。当时前来求婚的富家大户络绎不绝,含章却偏偏选择了穷书生张英,而这一选择也得到了父母的尊重。白日里含章料理家务,让张英得以全神贯注地刻苦攻读,晚上她和夫君一起切磋诗文、经书。在贤妻的帮助下,张英的学问不断长进,终于考取进士。

  张英初到翰林院任职时,俸禄并不多,加之家底薄,日子过得很拮据。友人馈送千金,张英坚辞不受,他跟含章谈起此事时,含章很支持丈夫的做法,说道:“贫家或馈十金五金,童仆皆喜相告,今无故得千金,人问所从来,能勿惭乎?”

  对于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她从未怪罪丈夫,相反还一再宽慰丈夫,并告诫子女知足常乐。有一天,一位亲友派婢女前来问安,看见一妇人正在缝补旧衣服,以为是张家的佣人,便问道:“夫人安在?”含章起身答应,婢女没想到她就是张英夫人,深感惭愧和敬佩。

  张英在朝为官,政务繁忙。作为四子一女的母亲,含章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勤俭持家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女儿张令仪博学广识,有《蠹窗集》行世,四个儿子张廷瓒、张廷玉、张廷璐、张廷瑑都先后考取进士,入朝为官,其中又以张廷玉最为后世熟知。含章经常以其父为官冰清玉洁教育孩子们慎守家风。《清史稿》云:“张廷玉兄弟,母教之有素,不独父训也”,这或许是对含章教子持家最好的评价。

  子女的成长,是与父母的教育分不开的。良好的家风,需要父母以身作则来树立,以言传身教来形成。姚含章作为张英的贤妻,勤俭持家,同心患难,支持丈夫拒收馈赠,保持清廉不染;作为儿女的良母,始终不忘以勤俭为本教训后代,尽心担负教育子女之责,遂使子女个个成才。(李舍仙)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