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银鎏金王妃封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件王妃的封册为铜质髹金,是明朝王妃魏氏于1433年(宣德八年)被册封为王妃时的任命文书。封册每板长23厘米、宽9.1厘米、厚0.4厘米,重1839.8克。由2块等大的长方形鎏金银板扣合而成,板内铸有册文88字:维宣德八年岁次癸丑七月壬子朔,越三日甲寅,皇帝制曰:“朕惟太祖高皇帝之制,封建诸王必选贤女为之配。朕弟梁王,年已长成,尔魏氏乃南城兵马指挥魏亨之女,今特授以金册立为梁王妃,尔尚谨遵妇道,内助家邦,敬哉。”

 

  这件王妃封册出土于梁庄王墓。梁庄王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子朱瞻垍,生活在永乐、宣德、正统年间,王府位于今天的湖北省钟祥市,朱瞻垍被封为“梁”王,谥号为“庄”。在梁庄王22岁时,20岁的魏氏被册封为梁王妃。他们在一起仅生活了八年,梁庄王便因病去世。在这八年中,夫妻非常恩爱。据说梁庄王每次出游,都会带着梁王妃一起。

 

  梁庄王的去世,令魏氏悲痛欲绝,一心要殉夫。当时的皇帝顾及王妃的安危,便降旨安抚,要她安心抚养梁庄王的两名幼女。由于日夜思念梁庄王,加上体弱多病,梁王妃在38岁时病逝,当时距离梁庄王下葬已有10年。但朝廷依然信守承诺将她与梁庄王葬在一起,且为合葬形式中最亲密的一种──同穴同室。这段佳话在出土的王妃墓志铭中也有记载。数百年来,梁庄王墓被当地人视为一块神奇的“圣土”,而顶礼膜拜。

 

  2001年,埋藏在深山经过文物工作者抢救性的发掘,墓中共出土金器、玉器、瓷器等文物5300余件。经专家考证,梁庄王墓室系平行掘进式修建,即“打洞为穴”,而不像其他王墓是“挖坑筑穴”。在湖北省已发掘的明代亲王墓共四座,为辽简王朱植墓、楚昭王朱桢墓、湘献王朱柏墓、梁庄王朱瞻垍墓,其中只有梁庄王墓是凿石为穴的洞室墓。明代亲王墓是高等级墓葬,通常都在墓内建有排水设施,而梁庄王墓却没有,而且它的墓底低于现今水位线,这种做法应当与当时推崇的信仰有关,预示着“不达黄泉不罢休”之意。该墓为王与妃的合葬墓,但其初始设计是王的单葬墓。亲王墓与帝陵一样,在其墓主生前便开始修筑。该墓后室并列双棺床的设置,并非合葬的设计布局。而梁庄王墓志铭中只字未提合葬之事,只有梁王妃墓志铭提到,王妃在王死后“欲随王逝”,朝廷特许死后得以“同王之圹”。这说明,当年筑墓时并没有作合葬的设计,后室居中的石边棺床是王的棺床,为最初放置;偏西的是妃棺床,为后所加。

 

  梁庄王墓的墓门本是双扇石门,却只剩下东扇,西扇石门已失,代之以一扇木板门。据参加开启墓葬的发掘人员说,从墓道填土看,并没有二次下葬的迹象。由此推测,当年梁庄王下葬之后,只封墓门,而未将墓道全部填土。等到王妃去世,要与王同葬,却因前室石门被门后的自来石顶牢,无法打开,遂撞破西扇石门进入墓内。安葬完毕,另外制作了一扇木门取而代之,并将破损的石门连同自来石搬出墓外。至于王和妃的墓志,也是安葬了王妃,填毕墓道的第三、四层填土之后,再砌碑墙嵌之。这为西扇门的神秘失踪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段旷世奇情在五百年前的荆楚大地演绎,令天地动容。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